立冬不养生,来年把病生!
来源:CHTV百姓健康2025-11-07 12:39:25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第19个节气,标志着秋冬季节正式交替。此时天气虽未到极寒程度,但阴气已逐渐加重,阳气开始收敛,大自然呈现出万物潜藏的景象,树叶凋零、河水渐凉,人体也需随之调整状态。
作为一年中“冬三月”的开端,立冬不仅是气候转换的节点,更是养生的关键起点,若能顺应此时的自然规律做好养护,便能为整个冬季的健康打下基础。
致病特点与养生原则
立冬之后阴气渐重,寒虽未深,但也不可轻视。冬季多发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也多发颈、肩、肢体关节、腰痛等寒湿痹证。寒邪侵袭人体致阳气损伤,免疫功能下降,易致咳嗽、感冒等疾病。
正如《黄帝内经》所言:“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立冬后养生核心在于养藏。要避免过度消耗阳气,让身体顺应自然的潜藏之势,在饮食、起居上以护阳、藏精为目标,为冬季健康筑牢防线。
应节而食,因地进补
立冬吃饺子:应“交子之时”
立冬吃饺子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新旧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交子之时吃饺子,既是顺应节气的传统,也能通过温热的食物为身体驱寒,补充能量。
进补需分地域
北方:天气寒冷,宜选牛、羊肉等温补食材,帮助身体抵御严寒;
南方:气候温和,适合鸡、鸭、鱼类等甘温之品,滋补不燥热;
高原:气候干燥少雨,以银耳、雪梨等甘润生津之物为宜,缓解干燥。
护阳藏精,细节护健康
中药足浴,注意禁忌
“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诸病从寒起,寒从足下生”,中药足浴是冬季养护阳气的有效方法,能通过刺激人体足部及下肢诸多经络腧穴,达到防病的效果。
水温36~40℃为宜,水面高度建议超过足踝,达到小腿处则效果更佳。进行足浴的最佳时间为睡前1小时,时长控制在25分钟以内。此外,足浴的中药方应咨询中医师后才使用。
下肢静脉曲张及血栓患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病情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和有足癣等皮肤病的患者,不建议进行足浴。
参考资料:郭容娟,闫剑坤.《东方二十四节气》,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4.

CHTV 百姓健康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