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来啦!吃对、穿对、动对,安稳度秋迎冬
来源:CHTV百姓健康2025-10-23 10:27:05
气温骤降会引发一系列身体反应,如手脚冰凉加重、口舌干燥、脾胃更加怕凉。这个时候想要身体更舒适,就要顺应节律调整。
饮食:健脾养胃、滋阴润燥
霜降饮食的关键,就围绕着 “健脾养胃” 和 “滋阴润燥” 。
天气转凉后,可以适当多吃点牛肉、鸡肉这类温性食物,帮身体抗寒,但像辣椒、生姜这种大辛大热的别吃太多,不然容易上火。同时秋燥还没散,口干、皮肤干的话,就多吃梨、银耳,还有苹果、白萝卜这些,能帮身体补水分。
另外,冰水果、冷饮要少碰,会伤脾胃阳气。想进补就选平补的,比如煮点板栗、用莲子芡实熬粥,营养又好消化,不会给肠胃添负担。
穿衣:“秋冻”有度,重点保暖
顺应“秋冻”但要“会冻”,以防寒气侵体,引发疾病。
咱们常说“春捂秋冻”,但到了霜降,“冻”得有分寸。这么做是为了让身体慢慢适应变冷的天气,增强抗寒力,但并不适合所有的人,老人、孩子和慢性疾病患者不建议“秋冻”。
重点保护三个关键部位:
颈肩受凉易引发感冒、肩颈酸痛。出门时佩戴围巾或穿高领衣物,是简单有效的保暖方式;
腹部,尤其是肚脐,极易受寒邪侵袭,可能导致肠胃不适、腹痛腹泻。应避免穿露脐装,夜间睡觉时也要盖好肚子;
“寒从脚起”,足部离心脏最远,血液循环较差,更需保暖。应穿上能覆盖脚踝的鞋袜,不建议再穿夏季的凉鞋与船袜。每晚可用热水泡脚,能有效促进血液循环,驱散全身寒气。
运动:温和动、选对时
霜降天冷,运动不可像夏季时那样猛冲。讲求温和和选对时间,搭配简单按摩更养身。
不建议做剧烈运动,比如高强度跑跳,天冷出汗多了不仅会让身体里的“阳气”跑掉,风一吹容易感冒。更推荐散步、慢跑,或者打打太极拳、练练八段锦这类慢悠悠的运动,只要练到稍微出点汗就行,不追求大汗淋漓的感觉。
运动时间也有讲究,最好等太阳升起来、雾气散了再动,这时候空气变干净了,温度也稍微上来点,不会让冷空气直接刺激喉咙和气管,减少不舒服的情况。
图源:《东方二十四节气》
接下来天气会慢慢更凉,照着这些实在的小方法好好照顾自己,能少些换季的不舒服。希望大家都能健健康康、舒舒服服把这个秋天的尾巴过好,安然迎接接下来的冬日。
参考来源:郭荣娟,闫剑坤. 《东方二十四节气》,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