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关节炎日
肌肉骨骼疾病被世卫组织列为“世界头号致残因素”,而关节炎(尤其是骨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是其中最常见、最主要的致残性疾病类别,对健康的威胁远超多数人的认知。《柳叶刀・风湿病学》的研究数据更令人心惊:1990年全球骨关节炎患者仅2.56亿,到2020年已暴涨至5.95亿,30年间增幅高达132%,照此趋势,2050年全球将有近10亿人受其折磨[1]。
更值得注意的是,它从不是老年人的“专利”:类风湿关节炎男女患病比达1:4,中年女性是高危群体[2];痛风性关节炎中40岁以上男性占比超90%,我国约有1/3的患者是中青年人[3],久坐、过度健身、肥胖都是诱因。
10月12日,我们迎来第29个世界关节炎日。今天,一起读懂关节炎的“防”与“护”,实实在在帮你避开疼痛麻烦。
什么是关节?关节炎为什么会找上门?
人能完成弯腰、爬楼、抬手玩手机等动作,关节这个“身体活动枢纽”不可或缺。像膝盖、手腕这些关节,就像带有“缓冲垫”的轴承——表面的软骨能减少骨头摩擦,滑膜分泌的液体能润滑,帮助人轻松动起来。但这个“枢纽”很娇贵,30岁后软骨就会逐年磨损,50岁以上人群软骨退化率超60%,一旦保护不好就容易出问题。
引发关节炎的原因也很常见:首先是年龄,年龄越大风险越高;其次是肥胖,人在行走时,膝关节承受的瞬时压力可达体重的2–3倍,体重每增加1kg,膝关节炎患病率升高4%,肥胖者患膝关节炎的风险是普通人的4倍左右[4]。
还有运动损伤,约30%的年轻患者,是因为打球、跑步受伤后没及时处理,留下了关节隐患;另外,像类风湿关节炎,是免疫系统“认错目标”攻击关节滑膜。这些因素叠加,关节就更容易损坏。
4种常见关节炎,快速初步区分
1.磨损型:骨关节炎
最常见的“老化病”,膝盖、腰椎、手指关节最易中招,走路、爬楼时疼得明显,休息后能缓解,晨起僵住一般不超30分钟。手指末端可能长出硬疙瘩,膝盖活动时还会发出“咔咔”的骨擦音。
2.免疫型:类风湿关节炎
典型的“重女轻男”病,中年女性最需警惕。常对称侵犯手指、腕关节,比如双手食指同时肿痛,晨起僵住超过1小时才能缓过来。若不及时治,晚期手指会变形成 “天鹅颈” 样,还可能伴乏力、低热等全身症状。
3.代谢型:痛风性关节炎
多数患者是40岁以上男性,堪称“夜间杀手”—— 多在午夜突然发作,大脚趾先红肿胀痛,疼起来像刀割。吃海鲜、喝啤酒后易诱发,反复发作还可能长出白色的“痛风石”,甚至伤肾。
4.炎症型:感染性关节炎
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引起,90%为单关节受累,膝关节比髋关节更常见。除了关节红肿热痛,还会发高烧,关节里可能积脓,48小时内就可能破坏软骨,必须赶紧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否则会留后遗症。
这些日常习惯,正在磨坏你的关节
其实很多关节问题,都是日常习惯一点点攒出来的。
姿势不当:不知不觉给关节加压
久坐时膝盖弯成90度不动,软骨长期缺血缺氧,修复速度赶不上磨损;
低头刷手机时,颈椎承受的压力是抬头时的3倍,相当于顶着15斤重物,年轻人的颈椎病多由此引发;
穿5厘米以上高跟鞋,膝关节负荷会超体重的3倍,长期频繁穿着,会显著增加膝盖内侧间室发生骨关节炎的风险。
运动雷区:错练不如不练
深蹲追求“蹲到底”,膝盖超过脚尖太多,半月板会像被反复挤压的海绵;
跑步落地时脚跟着地太硬,膝关节瞬时冲击可达体重2–3倍,这一冲击比前掌/全掌缓震落地时显著增加,长期易加速软骨磨损;
健身后不拉伸,肌肉紧张导致关节受力不均,久而久之会磨损滑膜。
饮食陷阱:吃错也伤关节
高糖高油食物会产生“糖化终产物(AGEs)”,这种物质会抑制软骨细胞合成蛋白多糖——简单说就是断了软骨的营养供给,让软骨像老化橡皮一样变脆;
啤酒配海鲜会让尿酸骤升,结晶沉积在关节里,痛风发作时可能会疼到无法走路。
护关节指南:分场景实操,从20岁到80岁
日常防护:不同人群各有重点
1.办公族:每坐1小时花3-5分钟做套“关节绕环操”,手腕顺时针转10圈、颈椎缓慢左右摆5次、膝盖伸直后缓慢弯曲3次,能促进关节血液循环;键盘垫高至与肘部平齐,避免手腕悬空,减少腕管综合征风险,鼠标垫选带腕托的款式。
2.运动党:跑步选中底厚度 3-5cm 的缓震鞋,深蹲时膝盖别超脚尖,避免半月板挤压,若膝盖曾受伤,选带髌骨稳定带的护膝;健身后花5分钟拉伸大腿前侧、小腿后侧肌肉,放松紧张的关节“保护带”。
3.老年人:选鞋底软且有纹路的鞋,比如 EVA 材质,防滑又减震,爬楼时重心靠扶手侧,一步一步走不着急;搬东西不超自身体重的10%,避免弯腰搬重物,可用“先蹲后起”的姿势。
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减轻关节负担
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关节长期健康的基础。保持充足睡眠、均衡饮食,控制高脂和高热量食物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和蛋白质,将体重维持在合理范围内。研究表明,减重可显著降低膝关节负荷,缓解疼痛,改善活动功能,是非药物治疗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应急处理:疼的时候别瞎折腾
关节急性扭伤、红肿,比如运动崴脚,48小时内用冰袋裹毛巾冷敷,每次15-20 分钟;
慢性酸痛,比如久坐后膝盖胀用40-50℃温毛巾热敷,每次20分钟,促进血液循环。
别盲目贴止痛膏药,尤其是皮肤敏感或关节肿热时,可能加重炎症或引发过敏。
就医提示:出现3个信号别拖
若关节僵痛超1周(每天晨起都僵)、肉眼可见肿胀、活动受限(比如蹲不到 90 度、抬手摸不到后脑勺),赶紧挂骨科或风湿免疫科,做血沉、血尿酸、自身抗体检查,早干预能避免关节变形。
世界关节炎日,许下灵活到老的约定
10月12日世界关节炎日,本质是一次温柔的提醒:关节健康从不是老年人的专属课题,而是每个人行动自由的基石。能轻松爬一层楼梯、陪孩子追一次风筝、晚年自己系上鞋带,都藏着养护关节的功劳。
就像《中国骨关节炎诊疗指南(2021年版)》里强调的,关节炎“预防的价值远大于治疗”,别让“忍忍就好”的侥幸,慢慢磨掉未来的灵活。今天,不妨和自己许下灵活到老的约定:从好好护着每一个关节开始,把自在活动的权利,留到更久的以后。
参考资料:[1]Wong AY, Samartzis D, Maher C. The global burden of osteoarthritis: past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Lancet Rheumatol. 2023 Sep;5(9):e496-e497. doi: 10.1016/S2665-9913(23)00207-2. Epub 2023 Aug 21.[2]2021-11-03 中国妇女报 《早诊早治,警惕“类风湿”偷袭女性》
[3]2023-10-10 生命时报 《骨关节炎伤害六亿人》
[4]Shao W, Hou H, Han Q, Cai K.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knee osteoarthritis: a cross-sectional survey in Nanjing, China. Front Public Health. 2024 Nov 13;12:1441408. doi: 10.3389/fpubh.2024.1441408.
[5]Titchenal MR, Asay JL, Favre J, Andriacchi TP, Chu CR. Effects of high heel wear and increased weight on the knee during walking. J Orthop Res. 2015 Mar;33(3):405-11. doi: 10.1002/jor.22775. Epub 2014 Dec 22.
[6]2025-08-28 CHTV 《膝盖痛≠老寒腿!告别误解,升级你的膝关节健康认知》
[7]2025-08-15 CHTV 《人到中年,你的关节还好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