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省东海县,有一条特殊的“公交线路”。它没有固定的站牌,却总能精准地开赴每一个需要它的村头巷尾;它不发车于清晨,却常常在黎明时分就已启程。它的“乘客”很特殊,是县里最好的医生专家;它的“使命”很坚定,就是将优质的医疗服务,直接送到百姓的家门口。
这趟“车”,就是东海县人民医院的“党员医疗大篷车”。十二个寒来暑往,车轮滚滚,碾过的是乡间土路变成水泥坦途的变迁,承载的却是一代代党员医务工作者从未改变的初心。它早已超越了交通工具的范畴,演变为一座流动的红色诊室,一个深度融合了党建与业务的坚实平台,更是一张深深植根于东海县百姓心中的温暖名片。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它的轨迹,探寻这份坚守十二年的“变”与“不变”。
从“简易面包”到“移动医院”
时间回溯到2013年。面对县域内部分乡村交通不便、群众“看病难、看专家更难”的现实痛点,东海县人民医院党委毅然决定:“专家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要把医院的服务主动送下去!
于是,一项充满情怀与担当的创举应运而生——“党员医疗大篷车”项目启动了。项目之初,条件堪称艰苦。一辆经过简单改造的面包车,几只装着听诊器、血压计、常用药品的急救箱,便是全部家当。它更像是一支灵活的“医疗突击队”,虽然满怀热忱,但受限于装备,能开展的服务相对基础。
然而,为民服务的脚步从未停歇。随着项目的深入和群众需求的增长,医院党委深刻认识到,要让服务真正落地生根,必须要有更强大的硬件支撑。大约在2017年,医院做出一项决策:购置一台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的专用医疗车。
这是一次质的飞跃。新车不再是“加强版面包车”,而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移动二级医院诊室”。车内科学布局,配备了包括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常规检测仪、心电图机等在内的先进医疗设备。这意味着,在大篷车上就能完成许多原本需要到县医院才能做的检查,如肝胆B超、血糖血脂、肝肾功能检测等。
更重要的是,这种升级带来了医疗质量的同质化保障。村民们获得的不再是“简化版”的义诊服务,而是与医院本部标准相接轨的、规范化、高质量的诊疗。从简易到专业,这台不断升级的大篷车,用最直观的方式,展现了东海县人民医院将惠民工程做实、做精、做深的决心与匠心。车轮的印记,记录下的不仅是行程,更是一家公立医院在党建引领下,服务能力持续攀登的坚实足迹。
从“普遍撒网”到“精准点单”
硬件升级只是骨架,服务模式的创新才是灵魂。如果说初期的大篷车是“普遍撒网”,那么经过十余年探索,它已演进为一张“精准滴灌”的健康网。其核心引擎,便是与县域医共体建设同频共振的“按需点单”机制。
在大篷车出发前,作为医共体总院的东海县人民医院,会提前向即将前往的乡镇卫生院“下单”:了解当地近期主要健康需求是什么?是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管理缺口大,还是农忙后骨科问题多发?根据这份来自一线的“需求清单”,医院党委再从“党员专家库”中精准选派相应专科的权威医生。例如,前往山区乡镇,骨科、内分泌科专家便是主力;前往老龄化突出的村落,会优先安排心内科、神经内科的医生则。
这一转变,标志着大篷车已从一项独立的惠民活动,深度嵌入了县域分级诊疗的体系。它不仅是一个流动的医疗点,更是连接县、乡、村三级医疗资源的关键枢纽。在巡诊现场,党员专家主动请缨、冲锋在前。专家借助先进设备,将县级医院的检查能力直接“空投”到村头。一旦发现需要进一步治疗的重症患者,大篷车即刻启动绿色转诊通道,确保患者能无缝对接、及时入院,真正实现了“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良性循环。
更重要的是,每一次巡诊产生的数据——血压值、血糖测量结果、B超影像等,都会被实时或定期录入居民的电子健康档案。这使得大篷车的服务超越了单次诊疗,实现了对居民健康的连续性管理。总院的医生、分院的全科医生和大篷车的专家,共享同一份动态更新的健康数据,共同为百姓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做区域健康守门人,
让关爱融入日常烟火
当服务的精度与深度不断拓展,大篷车扮演的角色也悄然升华。它不再仅仅是“送医送药”的使者,更进化成为村民身边的 “健康守门人”。
但大篷车的“守护”远不止于此。它主动承担起慢性病管理、早期癌症筛查和健康科普的前哨职责。消化内科主任张磊在多次下乡中发现,许多村民对胃肠疾病存在“忍一忍就过去了”的误区。他和同事们便利用每次巡诊机会,结合当地高发的消化道疾病案例,用最朴实的语言讲解早期筛查的重要性,逐步改变着乡亲们的健康观念。
这种长期、稳定的守护,结出了温暖的果实。患有糖尿病30年的村民桑明科便是受益者之一。在大篷车团队持续的随访指导和关怀下,他的血糖得到有效控制,生活质量显著改善。心怀感激的他,甚至主动化身成为村里的“健康宣讲员”,用自己的经历影响更多邻里。此外,大篷车的服务半径还在持续扩大:面向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推出的“晶暖卡”便捷体检,聚焦“一老一小”群体开展的视力筛查等专项活动,都让这份健康的守护变得更加细致入微。
从治已病到防未病,从一次性的医疗干预到全周期的健康关怀,这辆“红色大篷车”的意义,已深深融入东海县百姓的日常烟火生活之中。
结语
十二年的车轮滚滚,驶过的是路程,沉淀的是民心。东海县人民医院“党员医疗大篷车”以党建为笔,以初心为墨,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健康画卷。未来,这座“移动的红色诊室”将继续载着技术与温情,驶向每一个需要的角落,为‘健康中国’的宏伟蓝图,增添一抹亮丽的东海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