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也会“尿失禁”?别等尴尬发生了才后悔!
来源:CHTV百姓健康2025-09-25 18:18:32
您是否认为,只有女性和老年人才会遭遇“尿失禁”的困扰?这个普遍的误解,让许多男性即使面临尴尬也选择沉默。事实上,尿液不自主流出的问题,同样困扰着各个年龄段的男性。它并非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身体发出的一种重要警报。
其背后可能隐藏着多种原因,可能是前列腺增生导致尿道受阻,也可能是膀胱过度活动变得敏感,甚至与盆底肌肉或神经的损伤有关。这不仅带来不便与窘迫,更悄然侵蚀着男士们的自信、社交活力与生活质量。
然而,出于羞耻或忽视,很多人选择了隐忍,错失了早期干预的良机。正视这个问题,是恢复从容的第一步。它不是一个难以启齿的缺陷,而是一个可以被科学理解和有效管理的常见健康问题。

张建忠 副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北京友谊医院内蒙古医院业务副主任
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医学中心女性盆底及重建外科访问学者
《中华外科杂志》通讯编委
北京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尿控学组委员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肢体残疾康复专业脊柱裂学组委员
北京市朝阳区预防医学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老年医学分会委员
北京健康科普专家
主要致力于尿动力学研究及功能泌尿外科专业发展,对排尿功能障碍、盆底功能障碍、下尿路重建、神经源性膀胱等疾病诊治经验丰富。擅长神经调控技术、抗尿失禁手术、盆底重建、膀胱腔内治疗、经尿道及经阴道手术、腹腔镜及内镜微创手术。
主持北京市培育计划1项,院级孵育计划1项,参与5项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研究。发表论文10余篇,获得专利3项。参与完成北京市科技进步奖、华夏医学科技奖、卫计委科技创新大赛等奖项。
失控的背后
——男性尿失禁的常见成因
要理解尿失禁,我们可以将其想象成一座精密的“水利系统”。膀胱是一个富有弹性的水库,负责储存尿液;而尿道括约肌则如同控制水流排出的闸门,由复杂的神经和肌肉网络协同操控。这个系统的顺畅运作,还依赖于前列腺的通畅。任何一环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水闸”失控。

男性尿失禁的根源,主要可归纳为以下三种情况:
1. 急迫性尿失禁:“闸门”失守
这种情况源于膀胱本身过度敏感,医学上称为“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正常的膀胱在适度充盈后,才会向大脑发出需要排空的信号。但OAB患者的膀胱,就像一个高度警觉的“水库”,仅存入少量尿液便会发出强烈、甚至无法忍受的“开闸”指令,导致突如其来的强烈尿意,往往让人来不及赶往卫生间便已漏出。这并非意志力薄弱,而是膀胱肌肉发生了不自主的过度收缩。
2. 充盈性尿失禁:堵塞与满溢
这是中老年男性中最常见的原因,罪魁祸首往往是良性前列腺增生(BPH)。随着年龄增长,前列腺会自然增大,如同在尿道这个“下水道”的出口处就像堆积了淤泥,造成堵塞。膀胱需要更费力地收缩才能克服阻力排尿,长期如此,膀胱肌肉会疲劳、扩张,功能受损。最终,即使膀胱已过度充盈,感觉却变得迟钝,尿液便会不受控制地持续滴沥而出,如同装满的水杯不断溢出水来。这是一种被动的、慢性的过程。
3. 压力性尿失禁:“控制线路”故障
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前列腺癌根治术后(虽不是唯一原因,但是典型情况)。手术可能会损伤控制尿道括约肌的肌肉或神经,相当于破坏了指挥“闸门”开闭的“控制线路”。其结果是,尿道括约肌无法在需要时紧闭。当腹部压力突然增加时——例如咳嗽、打喷嚏、大笑或提重物——压力会传导至膀胱,但“闸门”却关不严,一股尿液便会趁机漏出。
无论成因如何,其影响都远不止于弄湿衣裤的瞬间尴尬。它会在深夜反复将人从睡梦中唤醒;它会让人在社交场合中焦虑不堪,甚至逐渐孤立自己;它更可能悄然磨损一位男性的自信与尊严,影响家庭生活的和谐。正确认识这种疾病,是寻求改变的第一步。
走出误区,
科学认知不同类型的尿失禁
当尴尬发生,选择隐忍是人之常情,但这恰恰是通往解决方案的最大障碍。跨出问诊这一步,意味着您将从被动的承受者转变为主动的问题解决者。。专业的泌尿外科诊断并非一项繁琐的工程,而是一次富有逻辑的、协作性的临床探索,其目的在于精确绘制您个人独特的“症状图谱”,从而为后续的精准干预奠定基石。
1. 临床问诊与病史回溯:医生会引导您进行结构化访谈,系统性地梳理症状的起因、频率、严重程度及其对生活的具体影响。一份详实的排尿日志——连续数日对饮水量、排尿时间、尿量估算及漏尿情境的客观记录——能为医生提供超越主观感受的量化依据,是评估病情极为重要的客观工具。
2. 关键体格检查:包括腹部触诊及直肠指检(DRE)。后者是男性泌尿系统检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能直接评估前列腺的解剖学特征,如体积大小、质地有无异常,这是初步判断是否存在梗阻的重要临床手段。
3. 定向辅助检查:可能包括以下检查
尿常规:作为基础筛查,可迅速排除尿路感染、血尿等常见继发性因素。
泌尿系统超声:可无创地可视化前列腺形态、测量残余尿量、观察膀胱壁状况,为评估下游梗阻和上游代偿情况提供影像学证据。
尿流动力学检查:当病因复杂需进一步明确时,该检查能动态模拟并监测储尿与排尿期膀胱及尿道的生理参数,是鉴别膀胱功能异常与尿道梗阻的精确标尺。

至此,诊断的核心目标已然显现:即对尿失禁的类型进行鉴别。不同类型的失禁其内在机理迥异:
急迫性尿失禁:膀胱储尿功能障碍,其特征可概括为“猝不及防”的强烈尿意;
压力性尿失禁:尿道闭合机制失效,其表现是在腹压增高时出现“不自主渗漏”;
充盈性尿失禁:膀胱排空受阻,其常态是“沥沥不尽”的溢流。
尿失禁看似症状单一,其实背后隐藏着截然不同的病因与生理机制。正是这种差异性,决定了绝不存在“一刀切”的万能解决方案。也正因如此,前期严谨的鉴别诊断,才能让后续治疗有的放矢,精准解决问题。
科学管理:
重获控制的阶梯化治疗方案
明确诊断后,行动的方向便豁然开朗。必须强调的是,男性尿失禁绝非无可挽回的衰老标志,而是一个可以通过现代医学手段有效管理和治疗的医学状况。其治疗策略遵循阶梯化与个体化原则,如同解锁一道道关卡,旨在帮助您逐步重获掌控权。
第一阶梯:行为与生活方式干预
国内外权威指南均将行为干预列为一线治疗推荐。该方法无创、安全,但其有效性依赖于患者的理解与严格执行。
√ 膀胱训练与定时排尿:针对急迫性尿失禁,核心在于“延迟满足”,重建大脑与膀胱之间正常的信号对话。当尿意来袭时,可通过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尝试短暂忍耐,逐步延长排尿间隔,让过度敏感的膀胱逐渐适应并扩大其有效容量。
√ 盆底肌锻炼(凯格尔运动):找到盆底肌(模拟中断排尿或防止肛门排气的动作),每日进行数次规律的收缩与放松训练,能显著改善因盆底肌薄弱导致的压力性尿失禁,并对急迫性尿失禁亦有助益。
√ 调整饮食与体重管理:避免咖啡因、酒精等膀胱刺激物摄入。减轻体重可直接减少腹部对膀胱的长期压力,从物理上缓解症状。
第二阶梯:药物治疗
当行为干预效果不足时,药物治疗是主要手段。药物的选择严格依赖于对潜在病因的准确判断。
针对膀胱过度活动症(OAB):一线药物包括抗毒蕈碱药物(M受体拮抗剂)和β3-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它们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抑制逼尿肌的过度活动,从而增加膀胱容量,减少尿急和急迫性尿失禁的发生频率。
针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所致梗阻:药物治疗是BPH相关下尿路症状(LUTS)管理的核心。方案主要包含两类:5α-还原酶抑制剂适用于前列腺明显增大的患者,通过抑制双氢睾酮的生成来缓慢缩小前列腺体积;而α1-受体阻滞剂(如多沙唑嗪)则通过选择性松弛前列腺和膀胱颈部的平滑肌,快速降低尿道阻力,从而有效改善排尿踌躇、尿流细弱、排尿不尽感以及因梗阻继发的尿频、尿急和充盈性尿失禁症状,是迅速缓解梗阻性症状的基础用药。临床常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单药或联合治疗。
第三阶梯:手术治疗
对于药物疗效不佳的重度BPH患者,或由括约肌功能严重受损导致的压力性尿失禁,外科手术是最终且有效的解决方式。现代前列腺微创手术(如激光剜除术等)能彻底解除梗阻,而人工尿道括约肌植入术等术式则为根治性术后尿失禁提供了可靠的恢复方案。
总结
尿失禁绝非男性必须默默承受的宿命。它是一个明确的医学信号,提醒我们关注身体的内在变化。其所带来的尴尬与不便,完全可以通过科学的诊断与阶梯化的管理策略得以显著改善甚至解决。最重要的,是摒弃不必要的羞耻感,主动迈出第一步——与泌尿外科医生进行坦诚的沟通。早期干预不仅能有效控制症状,更能守护您长期的生活品质与尊严。请记住,重获从容与自信,从一次专业的咨询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