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科是干嘛的?这些“精准治痛手段”比你想的更专业!
来源:CHTV百姓健康2025-08-29 10:40:27
不少人以为疼痛科只是“开止痛药的”,其实不然。疼痛科的核心在于通过多样化、精准化的治疗手段,从根源上解决疼痛问题,而不仅仅是掩盖痛感。
疼痛科医生不仅关注症状,更重视疼痛背后的病因和发生机制。他们通过综合评估和精准治疗,运用包括药物、神经阻滞、微创介入、物理康复等多种方式,帮助患者从根本上缓解疼痛,提升生活质量。
今天,就带大家了解一下疼痛科的“治痛工具箱”,看看这些方法如何帮助患者真正走出疼痛的困扰。

赵咪 副主任医师
学士学位,医学本科,西安大兴医院南院区疼痛一科主任。
2007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临床医学,参加临床工作20余年。曾在西部战区总医院工作。
核心期刊论文5篇,任陕西省非公医疗疼痛医学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委员;从事疼痛疾病临床和研究工作17余年。
专业擅长:
1. 神经病理性疼痛:带状疱疹及疱疹后神经痛、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糖尿病足、脊髓疾病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中风后中枢痛、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枕神经痛、幻肢痛等、会阴痛、肋间神经痛
2. 肌肉骨骼关节疼痛:颈椎病、肩周炎、网球肘、腱鞘炎、腕管综合征、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梨状肌综合征、腰肌劳损、骶髂关节炎、膝关节骨关节病、滑膜炎、踝关节痛、跟痛症、痛风性关节炎、筋膜炎、纤维肌痛症、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等骨质疏松相关疾病等
3. 头面部疼痛: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颈源性头痛、蝶腭神经痛等;
4. 癌痛:各种中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如:胰腺癌、胃癌、肝癌、胆管癌引起的上腹部癌痛、卵巢癌、宫颈癌、输卵管癌、前列腺癌、直肠痛引起的下腹部癌痛以及其他癌痛的药物治疗。
5. 内脏痛:原发性腹痛综合征、盘源性腹痛等;
6. 慢性术后或创伤后疼痛:脊柱术后疼痛综合征、开胸术后疼痛综合征等;
7. 慢性原发性疼痛:各种原因不明的疼痛、心因性疼痛、躯体化障碍等;
8. 周围血管疾病:血管闭塞性脉管炎、雷诺综合症等;
9. 其它非疼痛性疼痛疾病:面肌痉挛、多汗症、过敏性鼻炎、顽固性呃逆、手汗症、面肌痉挛,过敏性鼻炎、突发性耳鸣,失眠,更年期综合征等。
微创治疗:通过超声引导下注射治疗、小针刀、神经阻滞、银质针、外周神经阻滞治疗、椎间盘射频热凝术、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术、神经脉冲调控术、腰交感神经射频术、脊髓电刺激植入镇痛术、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术、三叉神经球囊压迫术、锥体成形术、椎间孔镜技术、腹腔神经丛化学毁损术、鞘内吗啡镇痛泵等各种微创技术,为广大患者解除病痛,提高生活质量。
个体化药物治疗:
科学用药
个体化药物治疗关键在“精准匹配”,不是随便拿盒止痛药就完事。疼痛的类型多种多样,不同类型的疼痛需要针对性的药物治疗方案。个体化药物治疗的核心在于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身体状况、疼痛类型及药物的药理特性等因素,精准选择最适合的药物,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并最小化不良反应。
比如炎性疼痛(如关节炎、肌腱炎),常用非甾体抗炎药,但会根据患者情况细分。对于胃肠道敏感者,会优先选择对胃刺激小的塞来昔布,它是一种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与传统的非甾体抗炎药相比,它对胃肠道的副作用明显减少,同时仍能有效缓解炎性疼痛;若是神经病理性疼痛(如带状疱疹后“火烧样”痛),的治疗则更具挑战性,因为这种疼痛通常对常规的止痛药反应不佳,针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疼痛科医生会选择更有针对性的药物,如普瑞巴林,这是一种钙通道调节剂,能够有效减轻神经病理性疼痛,其起效速度相对较快,且副作用相对较轻。
在个体化药物治疗过程中,疼痛科医生还会密切监测患者的治疗反应。根据患者的反应,疼痛科医生会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选择更适合的药物。同时,疼痛科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治疗效果,适时调整药物剂量,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此外,疼痛科医生还会为患者提供详细的药物使用指导,包括正确的服药方法、可能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等,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疼痛。
神经阻滞治疗:
精准“阻断”疼痛信号
这是疼痛科的核心手段之一,尤其适合神经痛(如带状疱疹后神经痛、颈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痛)。疼痛科医生会通过超声或CT引导,将局麻药、抗炎药精准注射到病变神经周围,直接“切断”疼痛信号向大脑的传递,同时减轻神经炎症。超声引导具有无辐射、可实时动态观察针尖位置等优点,CT引导则能提供更清晰的解剖结构图像,确保药物精准到达目标区域,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治疗全程微创,耗时短(通常10-20分钟),多数患者治疗后能快速缓解痛感,避免长期忍痛导致的神经敏感。在进行神经阻滞治疗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疼痛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以及相关病史等,以确定最适合的治疗方案。治疗后,患者需要遵循医嘱进行适当的休息和康复锻炼,以巩固治疗效果。
微创介入治疗:
解决深层疼痛根源
针对保守治疗无效的颈肩腰腿痛、关节痛,疼痛科医生会用更精准的微创技术“直达病灶”:
射频消融术:用高频电流产生的温和热量,修复病变的椎间盘、关节滑膜或神经,比如缓解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腰痛、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疼痛,创伤仅针尖大小,射频消融术通过精确控制电流的频率和温度,能够有效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同时促进病变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椎间孔镜技术:通过毫米级的小孔,取出压迫神经的突出椎间盘组织,适合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术后当天即可下床,椎间孔镜技术是一种先进的脊柱微创手术,通过在椎间孔内建立一个微小的通道,医生可以直视下操作,精确地摘除突出的椎间盘组织,解除神经根的压迫。;
臭氧/富血小板血浆(PRP)注射:常用于肌腱炎、关节退变等慢性疼痛,臭氧可以刺激机体产生抗氧化酶,调节免疫系统,减轻炎症反应,富血小板血浆(PRP)注射则是通过提取患者自身血液中的血小板,经过离心处理后浓缩血小板,再将其注射到受损组织中,释放多种生长因子,促进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物理与康复治疗:
辅助修复,预防复发
不是所有治疗都需要“动手”,疼痛科医生还会结合物理手段帮助恢复:比如用冲击波击碎肌腱粘连(缓解网球肘、跟腱炎),用低频电疗促进神经修复,搭配康复训练(如核心肌群锻炼),避免疼痛反复。
体外冲击波治疗:是一种非侵入性的物理治疗方法,通过高能量的冲击波作用于病变部位,能够有效击碎肌腱粘连,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组织修复,它在治疗网球肘、跟腱炎等慢性肌腱疾病方面具有显著疗效,通常在3-5次治疗后即可明显减轻疼痛,恢复关节活动度。
低频电疗:则通过低频电流刺激神经和肌肉组织,促进神经再生和肌肉功能恢复。这种疗法能够有效缓解神经损伤后的疼痛,改善神经传导功能,对于神经痛、神经损伤等疾病具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电疗的频率和强度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调整,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康复训练:是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科学的康复训练计划,如核心肌群锻炼,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和稳定性,改善身体姿势,预防疼痛的复发。通过定期进行核心肌群锻炼,患者不仅能够减轻疼痛,还能提高身体的整体功能和运动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日常生活和工作需求。
结语
最后想提醒大家:疼痛不是“小毛病”,长期疼痛会拖垮身体和情绪。如果你的疼痛已经影响生活,别再自己吃药硬扛,来疼痛科做专业评估,疼痛科医生会用最适合你的方案,帮你重新找回“不痛”的生活。
参考文献
[1]中国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指南制订专家组,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疼痛病学分会. 中国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指南(2024版)[J]. 中华疼痛学杂志, 2024, 20(4): 484-493.
[2]康鹏德,黄泽宇,李庭,等. 肌肉骨骼系统慢性疼痛管理专家共识[J].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0, 13(1): 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