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纤维化:肝脏的“沉默警报”,逆转并非不可能!
来源:CHTV百姓健康2025-08-28 20:00:10
你是否认为,一旦查出“肝纤维化”,就等于不可逆转的肝损伤?其实,这是一个常见却危险的误解。肝纤维化并不是结局,而是肝脏在长期受损后发出的“沉默警报”。它可能由酒精、肥胖、肝炎病毒等多种因素引发,本质是肝脏在反复受伤后过度自我修复的结果——就像皮肤结疤,但这次发生在身体内部。
尽管早期几乎没有症状,却正是干预的黄金时期。只要我们及时察觉并去除病因,肝脏惊人的再生能力完全可能让这些“疤痕”逐渐消退。别等到肝硬化才行动!早期发现,主动管理,你的肝,远比想象中更坚强。
张笛 副主任医师
四川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
四川省医学会肝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四川省医学科技创新研究会身心医学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四川省医学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食管胃底静脉学组委员
四川省医学会消化病学专委会门静脉高压协作组成员
成都高新医学会内镜专委会常委
主持和参与国家级及省级课题多项,在国内外医学刊物发表多篇论文。
擅长:诊治肝硬化及并发症、门静脉高压、慢性肝病、疑难肝脏疾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科和内镜治疗、内痔内镜治疗等。
肝纤维化:
肝脏的“过度修复”
很多人以为肝纤维化是肝脏永久结疤、无法挽回,其实并非如此。它是肝脏在反复遭受酒精、病毒或代谢压力等伤害之后,启动的一种自我修复过程。但这种修复常常“做过了头” :原本静默的肝星状细胞被异常激活,像不断输送水泥的建筑工,在肝内大量沉积纤维物质。这些纤维逐渐分隔肝细胞、扭曲正常结构,影响血流与功能——我们从病理上称其为“肝纤维化”。
与肝硬化的关系:肝纤维化是肝脏损伤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经之路。持续的、不加控制的肝纤维化最终会导致肝硬化。肝硬化是肝纤维化的晚期阶段,肝脏结构已被弥漫性疤痕组织彻底重塑,形成坚硬结节,功能严重受损且通常不可逆。
谁是幕后推手?
肝纤维化的主要病因
肝脏的损伤来源广泛,以下是最常见的“元凶”:
1. 慢性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HBV)和丙型肝炎(HCV)是导致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全球最主要原因。病毒在肝细胞内持续复制,引发慢性炎症和损伤。
2. 酒精性肝病:长期过量饮酒对肝细胞有直接毒性。酒精及其代谢产物会损伤肝细胞,诱发炎症和脂肪变性,持续进展导致纤维化。
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这是当前增长最快的病因,与肥胖、糖尿病、高血脂等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肝脏内脂肪过度堆积(脂肪肝),部分患者会进一步发展为伴有炎症和肝细胞损伤的NASH,显著增加纤维化风险。
4. 自身免疫性肝病:如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自身肝细胞或胆管细胞,导致慢性炎症和纤维化。
5. 药物或毒物:某些药物(如甲氨蝶呤、过量维生素A、部分抗结核药)、化学毒物(如黄曲霉毒素)或中草药(如含马兜铃酸的药物)可引起肝损伤和纤维化。
6. 遗传代谢性疾病:如血色病(铁过载)、肝豆状核变性(铜代谢障碍)、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等。
7. 胆道阻塞:胆结石、胆管狭窄或肿瘤等导致胆汁淤积,长期刺激可引发胆管周围纤维化。
8. 其他:慢性心力衰竭导致肝脏长期淤血、寄生虫感染(如血吸虫病)等。
无声的进展:
肝纤维化的症状与信号
肝纤维化在初期和中期往往“悄无声息”,不带来任何明显不适,这也正是它最容易被忽视的原因。肝脏本身没有痛觉,代偿能力又强,即便部分组织已开始纤维化,它仍能维持身体的基本运转。而一旦出现下列症状,往往提示纤维化已进展至相当程度,甚至已进入肝硬化阶段:
● 疲劳乏力:身体莫名持续倦怠,即使休息也难以缓解;
● 消化异常:食欲下降、厌油、恶心,甚至体重减轻;
● 肝区不适:右上腹隐隐作痛、胀闷,尤其在劳累后明显;
● 黄疸迹象:皮肤或眼白逐渐发黄,尿液颜色加深如浓茶;
● 皮肤表现:出现蜘蛛痣(中央红点,周围细血管辐射)、肝掌(手掌大小鱼际泛红);
● 瘙痒难忍:全身皮肤干燥发痒,尤其夜间加重,常与胆汁淤积有关;
● 水肿与腹水:腹部逐渐膨隆,双腿浮肿,按压后凹陷恢复慢;
● 出血倾向:易出现牙龈出血、鼻衄或皮肤瘀斑。
尤其值得警惕的是,这些信号并非肝纤维化所特有,很容易被误认为是“没睡好”或“肠胃不适”。因此,对于长期饮酒、有肝炎病史、肥胖或代谢问题的人群,定期进行肝脏检查至关重要——千万不要等到症状出现才行动。
如何揪出“沉默的警报”?
诊断方法
如何发现肝纤维化?关键在于采用恰当、高效的检查手段。目前临床常用以下三类方法,由浅入深、从筛查到确诊,逐步评估肝脏状况:
1. 血液检查
肝功能检查[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胆红素、白蛋白等]:评估肝脏炎症、损伤程度和合成功能。ALT/AST持续轻度升高可能提示慢性炎症和纤维化风险。白蛋白降低、凝血时间(PT/INR)延长提示肝功能储备下降。
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模型:如APRI、FIB-4、FibroTest、ELF等。通过结合常规血液指标(如血小板、转氨酶、年龄等)或特定生物标志物进行计算,无创、简便地评估纤维化程度(低/中/高风险),是重要的筛查和监测工具。
2. 影像学检查
腹部超声:最常用的一线筛查。可发现肝脏轮廓改变、回声增粗增强(提示脂肪肝或纤维化)、脾肿大、门静脉增宽等提示肝硬化和门脉高压的征象,但对早期纤维化敏感性有限。
瞬时弹性成像(FibroScan):目前最重要的无创诊断工具。通过测量肝脏硬度值(单位kPa)来评估纤维化程度。快速、无痛、可重复性好,能较准确区分轻度纤维化和显著纤维化/肝硬化。
其他弹性成像技术:如磁共振弹性成像(MRE)、声脉冲辐射力成像(ARFI)等,准确性高,但设备和成本限制其普及。
CT/MRI: 主要用于评估肝硬化并发症(如肝癌筛查、门脉高压侧支循环等),对早期纤维化诊断价值不如弹性成像。
3. 肝穿刺活检(简称“肝穿”)
传统上被认为是诊断和分期肝纤维化的“金标准”。通过细针穿刺获取少量肝组织,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纤维化的形态、分布和程度(常用Metavir分期:F0无纤维化,F1轻度,F2中度,F3重度,F4肝硬化)。缺点是有创性、存在并发症风险、取样误差、观察者间差异,且难以频繁重复进行。随着无创技术的进步,肝穿的适应症已逐渐转向特定情况(如病因不明、无创结果不一致或不确定、评估炎症活动度等)。
诊断策略:通常先进行血液检查和超声筛查。FibroScan等无创检查因其便捷性和良好准确性,已成为评估肝纤维化程度的首选方法。无创检查提示显著纤维化(F2以上)或结果不确定时,再考虑肝活检。
逆转的希望:
肝纤维化的治疗与管理
治疗肝纤维化最核心、最根本的原则是:积极去除病因,有效治疗原发病。只有控制住导致肝脏持续受损的源头,才能真正阻止纤维化进展,并为肝脏自我修复创造可能。
1. 病因治疗:逆转纤维化的基石!
抗病毒治疗:慢性乙肝患者通过长期口服核苷类似物(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丙肝患者则可采用直接抗病毒药物(DAA)实现治愈。病毒被抑制后,肝脏炎症显著减轻,纤维化进程得以阻滞,甚至已形成的纤维组织也可能逐渐消退。
戒酒:对于酒精性肝病患者,严格、终身戒酒是阻止病情向肝硬化和肝癌发展的最关键措施。酒精对肝细胞的毒性作用终止后,肝脏炎症和脂肪变可逐步改善。
减肥和改善代谢:对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NASH)患者,通过饮食调整、有氧运动及药物辅助,使体重减轻7%-10%,可显著改善肝内脂肪堆积、炎症和纤维化。近年来,GLP-1受体激动剂(如司美格鲁肽)等药物在减肥和改善NASH方面显示出良好疗效。
免疫抑制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病(如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需依靠糖皮质激素、熊去氧胆酸等药物控制异常的免疫攻击,减轻肝脏炎症与纤维化。
停用肝损伤药物:立即停用可能导致肝毒性的药物(如某些抗结核药、中草药或保健品),避免肝脏继续受到化学物质伤害。
针对性祛除治疗:遗传代谢性疾病需采取特殊手段,如血色病通过定期放血祛除多余铁质,威尔逊病采用驱铜药物减少铜在肝脏沉积。
解除胆道梗阻:对于因结石、狭窄或肿瘤导致胆汁淤积的患者,应通过内镜、手术等方式疏通胆道,解除梗阻以阻止纤维化进展。
2. 抗纤维化药物
目前,全球尚未批准任何专门用于治疗肝纤维化的特效药物。然而,该领域的研究进展迅速,科学家们正在积极开发多种针对纤维化形成机制的新药,例如那些作用于肝星状细胞活化、胶原蛋白代谢或炎症信号通路的制剂。目前常用于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药物(如吡非尼酮、尼达尼布),对肝纤维化的疗效和适用性仍在进一步研究中。
3. 对症支持治疗
针对并发症(如腹水、肝性脑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进行相应处理。
4. 肝移植
对于终末期肝硬化、肝功能衰竭或早期肝癌患者,是挽救生命的有效手段。
预防胜于治疗:
守护肝脏健康
保护肝脏远离纤维化,关键在于日常生活中的积极预防和风险规避。以下措施能显著降低肝纤维化的发生风险:
√ 接种疫苗: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病毒性肝炎及相关肝纤维化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可从根本上阻断乙肝病毒感染。
√ 注意安全行为:避免不安全的注射、输血或性行为,以预防乙肝、丙肝等病毒的传播。
√ 理性饮酒或戒酒:长期过量饮酒会直接损害肝细胞,严格限制酒精摄入是保护肝脏的重要措施。
√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通过均衡饮食(低脂、低糖、高纤维)、规律运动和控制体重,预防肥胖、糖尿病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与发展。
√ 谨慎用药:严格遵医嘱使用药物,不滥用西药、中草药或保健品,减少药物性肝损伤的风险。
√ 定期体检筛查:对于有肝病风险因素(如慢性病毒性肝炎携带者、长期饮酒、肥胖、有家族史等)的人群,应定期进行肝功能、肝脏超声或FibroScan等无创检查,及早发现异常并及时干预。
总结
肝纤维化并非不可逆转的终点,而是肝脏向我们发出的重要预警信号。它意味着肝脏在长期承受损伤后开始了自我修复,但这一过程往往过度而失去平衡。关键在于,在发展为肝硬化之前的早期阶段,通过积极干预完全有可能实现逆转。
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在于尽早发现并彻底去除病因——无论是抗病毒治疗、戒酒、减重还是控制代谢疾病。健康的生活方式始终是预防肝纤维化的基石,包括均衡饮食、规律运动与谨慎用药。
需要强调的是,肝纤维化在早期往往没有任何症状,因此高危人群务必重视定期筛查。借助FibroScan等无创检查手段,我们能够更早、更安全地发现异常。请记住,您的肝脏拥有惊人的再生与修复能力,而及时的行动,就是对它最好的守护。
参考文献
[1] Sharma A, Nagalli S. Chronic Liver Disease. [Updated 2023 Jul 3]. In: StatPearls [Internet]. Treasure Island (FL): StatPearls Publishing; 2025 Jan-. Available from: 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554597/
[2] Gan C, Yuan Y, Shen H, et al. Liver diseases: epidemiology, causes, trends and predictions. Signal Transduct Target Ther. 2025;10(1):33.
[3]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肝纤维化诊断及治疗共识(2019年版)[J].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19, 27(9): 657-667.
[4] Bataller R, Brenner DA. Liver fibrosis [J]. J Clin Invest, 2005, 115(2): 209-218.
作者:张笛 四川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