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限盐远远不够!还需要注意这五大细节
来源:CHTV百姓健康2025-08-28 19:55:57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影响着全球数亿人的健康。虽然限盐是控制血压的重要措施之一,但仅靠限盐是远远不够的。高血压病一经确诊,应按医嘱坚持服用降压药,决不可服服停停,应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大部分病人可能需要终身服药。药物治疗需要长期坚持,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根据医生的建议调整治疗方案。此外,患者应避免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或停药,以免导致血压反弹。
马丽霞 主任医师
长沙市第一医院心内科一病区主任
湖南省健康服务业协会心力衰竭全病程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湖南省心血管专业委员会疑难罕见病学组委员,湖南省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常委
湖南省女医师协会委员
湖南省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协会重症分会心血管学组委员
长沙市心电学会副主任委员,长沙市医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
参编著作两部,主攻心力衰竭、高血压,心血管疑难重症的诊断与治疗
除了限盐,
饮食还有这些注意事项
1. 高钾、高镁、高钙
钾元素有助于调节体内电解质平衡,促进钠盐的排出,从而降低血压,富含钾的食物包括香蕉、土豆和菠菜等;镁元素对心血管健康至关重要,它有助于放松血管壁,降低血压,全谷物、坚果、种子和绿叶蔬菜是镁的良好来源;钙元素对维持正常血压水平非常重要,它有助于调节血管的收缩和舒张,低脂乳制品、绿叶蔬菜和豆类是钙的优质来源。通过增加这些营养素的摄入,可以有效支持血压的管理,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2. 采用CHH(中国心脏健康饮食Chinese heart-healthy)饮食模式
CHH 饮食是符合中国饮食文化特点的一种健康膳食模式,根据国人健康膳食的营养素摄入标准,由连续2周不重样的早、中、晚餐主副食食谱构成。该膳食模式将每日钠的摄入量从6g减少到3g,同时减少摄入饱和脂肪,增加摄入蛋白质、优质碳水化合物、钾及膳食纤维。
3. 控制饮食总量
合理控制饮食总量,避免过度进食,有助于控制体重。肥胖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控制体重可有效降低血压。建议采用分餐制,避免暴饮暴食。分餐制可以帮助控制每餐的摄入量,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热量。例如,将一天的饮食分成5-6餐,每餐摄入量适中,有助于保持血糖稳定,减少饥饿感。此外,控制饮食总量还可以通过选择高纤维、低热量的食物来实现,这些食物能够增加饱腹感,减少总热量的摄入。
4. 限制高脂肪和高糖食物
减少高脂肪和高糖食物的摄入,尤其是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有助于控制血压。这些食物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对血压控制不利。高脂肪食物包括动物脂肪、油炸食品、奶油制品等,而高糖食物则包括糖果、甜饮料、糕点等。建议选择健康的脂肪来源,如橄榄油、鱼油等,这些脂肪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对心血管健康有益。
5.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血压,同时还能改善肠道健康。建议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麦面包、燕麦、豆类、蔬菜和水果。膳食纤维可以增加饱腹感,减少热量摄入,有助于控制体重,进而降低血压。
生活方式调整很重要
1. 规律运动
规律的运动是控制血压的重要方式。推荐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同时,抗阻运动也是有益的,但需避免憋气动作,以防血压骤升。运动可以帮助改善心血管功能,增强心肺耐力,从而降低血压。
2. 戒烟限酒
吸烟会使高血压风险倍增,而饮酒也会对血压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建议高血压患者彻底戒烟,并严格控制饮酒量。吸烟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管收缩,增加血压。此外,吸烟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和中风的风险。过量饮酒会显著升高血压建议控制饮酒量。
3. 心理调节
长期焦虑、紧张可升高血压,通过应激激素如肾上腺素和皮质醇发挥作用。因此,通过冥想、瑜伽、深呼吸等方式缓解压力,对控制血压也有帮助。心理压力会导致应激激素的释放,这些激素会使血管收缩,升高血压。
4. 睡眠管理
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长期熬夜,对控制血压也非常重要。睡眠不足会导致血压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建议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每晚保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此外,改善睡眠环境,如保持卧室安静、黑暗和凉爽,也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5. 减少久坐时间
长时间久坐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建议每隔一段时间起身活动一下,进行简单的伸展运动。例如,每小时起身走动几分钟,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减少久坐对血压的不良影响。
药物治疗是关键
对于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是控制血压的重要手段。一旦确诊高血压,应按医嘱坚持服用降压药,使血压逐步控制在正常范围内。选择具有较长半衰期的长效降压药物,例如氨氯地平等,对于维持血压的长期稳定尤为重要。这类药物具有较长的半衰期,能够维持血压平稳,通过扩张血管,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从而降低血压。
此外,长效降压药物平稳的降压作用有助于减少血压波动,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对于高血压的长期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药物治疗的原则
高血压病一经确诊,应按医嘱坚持服用降压药,决不可服服停停。老年高血压病人,应在医生指导下,坚持做到“终生服药”。同时,避免睡前服药,以免引发夜间脑卒中。药物治疗需要长期坚持,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根据医生的建议调整治疗方案。此外,患者应避免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或停药,以免导致血压反弹。
综合治疗不可忽视
综合治疗在高血压管理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它涵盖了生活方式调整、心理支持、家庭支持以及健康教育等多个方面。生活方式的调整,例如规律运动和健康饮食,与药物治疗相结合,可显著增强治疗效果,有效控制血压并降低并发症风险。
心理支持同样必不可少,通过心理咨询和疏导,能够帮助缓解焦虑和压力,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从而减轻心理压力对血压的不良影响;家庭的支持和理解也极为重要,家人的陪伴和鼓励有助于患者更好地坚持治疗计划,提升生活质量;此外,参加健康讲座或阅读相关书籍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掌握疾病管理方法,从而更有效地控制血压。
定期复查是保障
定期复查是高血压管理的重要保障,包括定期监测血压、定期复诊、遵循医嘱以及及时反馈异常情况。定期监测血压是管理高血压的关键环节,建议在家中自测血压并记录数据,以便及时发现血压变化并根据医生建议调整治疗方案。研究表明,定期自测血压可以显著提高血压控制率。定期复诊同样重要,建议每3~6个月复诊一次,携带血压记录和药物清单,以便医生全面评估病情并调整治疗方案。遵循医嘱是高血压管理的核心,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建议进行治疗,以免导致血压反弹或引发并发症。此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若出现头晕、头痛、心悸、胸闷等异常症状,应及时联系医生。
结语
高血压的管理需要一个全面的策略,包括饮食调整、生活方式的改变、药物治疗以及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关注。通过综合管理,才能有效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记住,高血压的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长期坚持。健康,掌握在每个人自己手中!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 高血压联盟(中国),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高血压病学分会, 等.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J]. 中华高血压杂志(中英文), 2024, 32(07): 603-700.
[2]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高血压联盟(中国), 等. 中国动态血压监测基层应用指南(2024年)[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4, 23(12): 1242-1255.
作者:马丽霞 长沙市第一医院心内科一病区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