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纤维化≠绝症!抓住黄金期,逆转肝损伤
来源:CHTV百姓健康2025-08-27 10:46:48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器官,也是最为复杂的代谢中心之一。它在人体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不仅负责解毒、代谢、合成蛋白质等关键生理功能,还参与凝血、免疫调节、储存营养物质等多种生命活动。肝脏的正常运转对于维持人体的健康和稳定至关重要。然而,肝纤维化这一名词常常让患者陷入恐慌,许多人误以为肝纤维化是一种不可逆转的严重疾病。实际上,肝纤维化并非绝症,它是一个可逆的过程。只要抓住早期干预的黄金期,就能有效改善肝纤维化,恢复肝脏健康。

赵一鸣 副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北京协和医学院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擅长糖尿病并发症、垂体瘤及内分泌罕见病的多学科综合管理
浙江省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 委员;
浙江省数理医学学会内分泌代谢病专委会 常委;
中国老年医学会内分泌代谢分会 委员;
白求恩精神研究会内分泌和糖尿病学分会 委员;
中国垂体腺瘤协作组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健康管理分会 委员;
浙江省预防医学会糖尿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卫生厅科技项目
肝纤维化的本质
肝脏具有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当受到损伤时,肝星状细胞(HSC)会被激活,转变为促纤维化的细胞。这些细胞会合成和分泌细胞外基质(ECM),如胶原蛋白和纤维连接蛋白,形成“纤维丝”以支撑受损部位。这一过程类似于皮肤受伤后形成疤痕,是肝脏为了保护自身而启动的修复机制。同时,肝细胞会尝试再生,库普弗细胞会清除损伤后的细胞碎片,内皮细胞则参与血管的修复和再生,共同维持肝脏的完整性。
然而,肝脏的自我修复机制并非总是完美无缺。在某些情况下,如果损伤因素持续存在,如长期饮酒、慢性病毒性肝炎等,肝星状细胞会持续被激活,导致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形成肝纤维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肝纤维化得不到有效的干预,肝脏的结构和功能会逐渐受损,最终可能导致肝硬化甚至肝衰竭。
肝纤维化的常见误区
误区一:“纤维化”与“硬化”混淆
“纤维化”和“硬化”这两个词在医学术语中虽然有相似之处,但它们所代表的病理状态却有着本质的区别。许多患者和公众常常将两者混淆,或者误以为肝纤维化一旦形成就会迅速发展为肝硬化,但实际上早期肝纤维化距离肝硬化还很远。肝纤维化是肝脏在受到损伤后启动的一种自我修复反应,而肝硬化则是肝纤维化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如果肝纤维化得不到及时的干预和治疗,纤维化的进程会持续发展,最终导致肝硬化。
误区二:早期损伤被忽视
肝脏是一个“沉默”的器官,其损伤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肝脏具有强大的代偿能力,即使部分肝细胞受损,肝脏仍然可以维持基本的生理功能。因此,许多患者在肝脏受损的早期阶段往往没有任何不适,甚至在日常生活中也难以察觉。
这种隐匿性使得肝脏损伤在早期很难被发现。许多患者在进行常规体检或因其他疾病就医时,才偶然发现肝纤维化。而此时,肝脏损伤可能已经较为严重,错过了早期干预的最佳时机。例如,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能在多年无症状的情况下,肝脏纤维化悄然进展,直到出现肝硬化或肝腹水等严重症状时才被发现。此外,一些高危人群,如长期饮酒者、肥胖者、糖尿病患者等,更容易在不知不觉中发展为肝纤维化。这些人群的肝脏在长期的不良刺激下,逐渐积累损伤,但由于缺乏明显症状,往往被忽视。
误区三:认为肝纤维化不可逆转
许多人错误地认为肝纤维化一旦形成就不可逆转。这种误解在患者和公众中普遍存在,甚至一些非专业医疗人员也持有这种观点。这种根深蒂固的误解导致许多患者在被诊断为肝纤维化后,失去了治疗的信心,忽视了早期干预的重要性,从而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使病情进一步恶化。
实际上,现代医学已经证实,早期肝纤维化是可逆的。通过及时去除损伤因素,如控制病毒复制、戒酒、改善脂肪肝等,肝脏内的“修复细胞”会主动分解纤维化的疤痕组织,逐渐恢复正常的肝细胞结构。
肝纤维化的正确应对
1. 及时就医:早期识别肝脏预警
一旦发现肝纤维化的迹象,如体检中肝脏硬度增加、肝功能指标异常,或出现乏力、食欲不振等非特异性症状,应立即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早期诊断和干预是逆转肝纤维化的关键,拖延只会使病情进一步恶化。
2. 寻找专业医生:明确病因,精准治疗
明确肝纤维化的病因是制定有效治疗方案的前提。肝纤维化的病因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脂肪肝、病毒性肝炎(如乙肝、丙肝)、酒精肝、自身免疫性肝病等。不同病因导致的肝纤维化,其治疗策略也大相径庭。准确诊断病因,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是应对肝纤维化的重要举措。
3.抓住黄金逆转期:多管齐下,逆转肝纤维化
遵医嘱,按时服药:在肝纤维化的治疗过程中,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至关重要。针对不同病因,药物治疗策略也有所不同:例如,病毒性肝炎患者需坚持抗病毒治疗,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减轻肝脏炎症,从而延缓或逆转纤维化进展;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SH)患者可选用甲状腺激素受体β激动剂等新型药物,或使用胰岛素增敏剂如吡格列酮,以改善代谢、减少肝脂肪沉积和纤维化。
调整饮食,避免高油高糖、戒酒:饮食调整对改善肝纤维化至关重要,应避免高油、高糖饮食,减少肝脏负担,高油食物会导致肝脏脂肪堆积,加重脂肪肝,而高糖食物则可能引发胰岛素抵抗,进一步损害肝脏代谢功能;对于酒精性肝病患者,戒酒是核心措施,酒精在肝脏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有害物质,直接损伤肝细胞,加重肝纤维化。
增加运动,促进肝脏健康:适度运动可以改善肝脏健康,运动不仅可以减轻体重,还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减少肝脏脂肪沉积。对于肥胖患者,减轻体重是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关键,运动还能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的整体代谢水平,为肝脏创造良好的内环境。
保证充足睡眠,支持肝脏修复:保证充足的睡眠对肝脏修复至关重要。肝脏在夜间进行自我修复,熬夜会加重肝脏负担,建议每晚保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调节身体的内分泌系统,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和修复。
4. 定期检查:监测肝脏健康,调整治疗方案
定期检查是监测肝脏健康的重要手段。建议每3-6个月进行一次肝功能检查、肝脏超声或肝纤维化扫描(如FibroScan)。肝功能检查可以评估肝脏的代谢、解毒等功能状态,检测转氨酶、胆红素等指标是否异常;肝脏超声可以观察肝脏的形态、大小、回声等,初步判断肝脏是否存在纤维化或占位性病变;肝纤维化扫描则是一种无创、快速的检测方法,能够准确评估肝脏的硬度和脂肪含量,对肝纤维化的程度进行量化评估。
结语
肝纤维化并非绝症,而是肝脏发出的“预警信号”。只要我们积极行动,不放过逆转肝纤维化的黄金期,就能有效改善肝脏健康,避免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
参考文献
[1]陆伦根,尤红,谢渭芬,等.肝纤维化诊断及治疗共识(2019年)[J].胃肠病学,2019,24(09):546-556.
[2]徐列明,刘平,沈锡中,等.肝纤维化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2019年版)[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39(11):1286-1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