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健康中国公益行动 >新闻详情

清晨,高血压患者的“火山时刻”:有效管控学会这5招

来源:CHTV百姓健康2025-08-12 10:30:51

不少高血压朋友可能有过这样的感受:早上刚睁开眼,还没起身,就觉得头有点发紧、发胀,摸出血压计量一下——好家伙,收缩压比睡前高了20多毫米汞柱(mmHg),甚至窜到150 mmHg以上——这可不是“没睡醒”的小问题,而是“血压晨峰”在作祟!


所谓血压晨峰,就是指早上6点到10点这段时间,血压像坐了火箭一样往上冲。一般来说,收缩压会比夜间最低值高20-30mmHg,舒张压高10-15mmHg。别觉得这是身体“苏醒”的正常反应,对高血压患者来说,这个时段的血压飙升,可能藏着大风险。



研究表明,早上6点到中午时段的心肌梗死(简称“心梗”)发病例数是全天其他时段平均值的1.8倍,而心梗在晨间的发生率是夜间的3倍以上。日本一项研究则指出,急性心梗的发生在一天中有两个高峰时段,分别是7点~10点和19点~21点。而美国一项研究则显示,23%的急性心梗患者是在睡醒后的1小时内发病。



潘勇 主治医师


平阳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南方医科大学神经病学硕士研究生,曾任浙江省中西医结合专科联盟神经内科青年委员会秘书。作为第一作者发表中文核心期刊4篇。


解密"火山喷发"的四大导火索


早上血压突然升高,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更像是身体里多个 “推手” 共同作用的结果。


1. 身体的 “生物钟” 在 “喊起床”

咱们的血压本来就有自己的“作息表”,一天里会呈现“两峰一谷”的规律:早上6点到10点、下午4点到6点各有一个高峰,凌晨2-3点则降到最低。这是身体为了从睡眠切换到活动状态,提前“调动”血压的正常反应。但高血压患者的这个“调动”往往过头了,很容易突破135/85mmHg的安全线,变成危险的“晨峰”。


2. 交感神经“太兴奋”

人从睡梦中醒来时,交感神经会像突然“开机”一样活跃起来。它一兴奋,心率就会加快,血管会收缩,血压自然跟着往上走。偏偏高血压患者的交感神经更“敏感”,稍微一动弹,血压就容易“失控”,这也是晨峰更明显的重要原因。


3. 激素“扎堆”来“添乱”

早上身体会分泌一批“升压激素”:比如让心跳加快的肾上腺素、让血管收缩的肾素-血管紧张素,还有调节代谢的皮质醇,这些激素在清晨都会“浓度飙升”。它们就像一群“搬运工”,有的直接让血管变窄,有的影响体内水钠平衡,联手把血压推高。尤其是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还可能让这种升压作用更明显。


4. 降压药“药效断档”

对正在吃降压药的朋友来说,药物“跟不上趟”也是个大问题。很多短效降压药的药效持续时间短,到了清晨,血液里的药物浓度已经降到低谷,正好撞上身体的“自然升压期”,就形成了“治疗空白”。这时候,血压自然容易“脱缰”。


清晨血压飙高,

身体会遭哪些罪?


别小看这几个小时的血压升高,它对身体的伤害可是 “全方位” 的。



心脑血管 “首当其冲”:清晨血压骤升时,血管内皮功能会变弱,血液容易变稠,血小板也更爱 “抱团”,就像给心脑血管埋下了 “定时炸弹”。心肌梗死就是这么来的 —— 血压升高增加了心脏的负担,加上早上冠状动脉供血本来就偏紧,一 “供需失衡”,心梗就可能找上门。脑卒中更是如此,特别是出血性卒中,清晨发生率比其他时段高近 80%,就是因为血压骤升冲破了脆弱的脑血管。


器官 “被慢性消耗”:长期的清晨血压飙高,会慢慢 “磨坏” 我们的器官。心脏为了对抗高压,会变得越来越 “肥厚”,左心室质量指数比没有晨峰的人高 15-20%,这可是心血管事件的 “预警信号”。血管也会加速老化,动脉硬化来得更早、更严重,血管年龄可能比实际年龄老好几岁。


肾脏也逃不过:肾小球每天早上被 “高压冲击”,滤过功能会慢慢受损,时间长了可能出现蛋白尿,肾功能下降速度比没有晨峰的人快得多。


记性可能悄悄变差: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清晨血压高还会影响大脑。负责记忆的海马区对血压波动特别敏感,长期高压会加速脑小血管病变,增加血管性痴呆的风险。我国一项针对农村人群的队列研究显示,清晨收缩压每升高10 mmHg,认知受损风险升高19%


清晨血压总“爆表”?

5招帮你稳住它,

第2招很多人用错了


第一招:起床慢如树懒

醒来别急着起身,先躺30秒,坐起再等30秒,双腿垂床沿又30秒,三步缓醒防血压骤升。晨起喝200ml温水稀释血液,排便别用力屏气,这些小动作比吃药还关键。


第二招:用药讲究布阵

优先选长效药,如氨氯地平等,半衰期超24小时,能稳稳覆盖清晨危险时段。晨峰明显的人,可在医生指导下睡前加服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ARB)或钙通道阻滞剂(CCB,如氨氯地平)类药物,让药效高峰对准血压高峰。记住,调药必须听医生的。


第三招:运动选对时段

早晨不是最佳锻炼时间,改到下午4-6点更安全。若晨起活动,选散步、太极等低强度运动,热身10~15分钟。天冷别晨练,低温会让血管收缩加重血压升高,运动到微汗、能交谈就好。


第四招:认真做好监测

定期做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家庭自测按“722原则”:连测7天,早晚各2次(早间服药前、早餐前,晚间睡前),间隔1-2分钟,记后一次读数。测前30分钟别抽烟、喝咖啡、剧烈活动,保持安静,背部有支撑,双脚平放。数据及时给医生看,方便调整方案。


第五招:生活过得“佛系”

每天盐吃够5g,多吃香蕉、深色菜、坚果补钾钙镁。晚餐别过饱,睡前2小时不进食。戒烟限酒,保证6-8小时睡眠,压力大时用冥想、深呼吸减压。


特别篇:

特殊人群的"定制方案"


1. 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合并清晨高血压时,要同时关注血压与血糖的“黎明现象”。降压优先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这类药能兼顾肾脏保护。需加强睡前和空腹血糖监测,避免夜间低血糖诱发血压反跳,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降糖药时间。


2. 老年患者

老年朋友常同时存在清晨高血压和体位性低血压,降压目标可放宽到150/90 mmHg以下。调整药物时要慢慢来,避免用容易引发体位性低血压的α受体阻滞剂(如酚妥拉明等)。早晨起床可穿弹性袜,床旁备杯淡盐水,起身头晕时及时饮用能快速缓解。


3. 顽固性高血压

如果用3种以上降压药仍控制不好清晨血压,先排查是否有继发性高血压,确认自己是否按时按量吃药。肾功能允许时,可在医生指导下加用螺内酯;也可联合α受体阻滞剂与β受体阻滞剂。若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能明显改善清晨血压。


总结:从"火山时刻"到"平安清晨"


清晨高血压的管理是一场需要耐心和科学的“持久战”。通过科学的起床方式、合理的用药、适度的运动、精准的监测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患者完全可以将“火山时刻”转变为“平安清晨”。记住,控制血压不是为了限制生活,而是为了让生命的“连续剧”能够长久、健康地演下去。如果您的清晨血压持续高于135/85mmHg,请及时就医,让医生为您定制个性化方案。从今天开始,行动起来,做自己健康的“总导演”吧!


参考文献

[1] Muller JE, Mangel B. Circadian variation and triggers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ardiology. 1994;85 Suppl 2:3-10.

[2] Liang X, Shan Y, Ding D, et al. Hypertension and High Blood Pressure Are Associated With Dementia Among Chinese Dwelling Elderly: The Shanghai Aging Study. Front Neurol. 2018 Sep 4;9:664. 

[3] Itaya H, Takagi T, Sugi K, et al. Contents of second peak in the circadian variation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the Japanese population. J Cardiol. 2012. 59(2): 147-153.

[4] Goldberg RJ, Brady P, Muller JE, et al. Time of onset of symptom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 J Cardiol. 1990. 66(2):140-144.

作者:潘勇 平阳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