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指标全解析,别让血管悄悄“糊住”!
来源:CHTV百姓健康2025-08-11 17:45:46
血脂检测是血液化验中的常见项目,然而,面对繁多的血脂指标,很多人一头雾水,本文将详细解析各项血脂指标的含义及其在临床中的重要性。
血脂指标有哪些?
血脂四项是最基本的血脂检查,包括以下四项指标:TC(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血脂七项是在血脂四项的基础上,增加了三项更详细的指标:Apo A1(载脂蛋白A1)、Apo B(载脂蛋白B)和 Lp(a)[脂蛋白(a)]。
那么,各项指标都有什么关系和联系呢?
血脂包含油脂和类脂。油脂主要是甘油三酯,是甘油和脂肪酸脱水结合而成;类脂则包括磷脂、糖脂和胆固醇。甘油三酯并不包含在总胆固醇里,它们属于不同的分类。
1、TC(总胆固醇):TC是血液中所有脂蛋白所装载的胆固醇的总和,主要由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其他一些脂蛋白所携带的胆固醇组成。如果TC水平升高,可能意味着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不过,TC的高低不能单独用来判断心血管健康状况,还需要结合其他指标一起看。
2、TG(甘油三酯):当TG水平超过2.26 mmol/L时,为高甘油三酯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常与肥胖、2型糖尿病等疾病共存,不仅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还可能引发急性胰腺炎,需引起重视。
3、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低密度脂蛋白颗粒(LDL)中的胆固醇成分,大于等于4.1 mmol/L属于升高。LDL颗粒的主要功能是将胆固醇运回肝脏,当LDL颗粒过多超过肝脏的回收能力或血管内皮屏障因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而损伤时,它也可能沉积在血管壁,形成动脉粥样斑块。因此,LDL-C在ASCVD发展过程中起核心作用,常被称为“坏胆固醇”。
4、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是高密度脂蛋白颗粒(HDL)中的胆固醇成分,小于1.0 mmol/L属于降低。HDL-C的主要功能是将动脉壁内的胆固醇逆转运回肝脏代谢,从而清除血管壁中的胆固醇,因此被称为“好胆固醇”。
5、Apo(载脂蛋白):血脂需要通过组装成脂蛋白颗粒在血液中运输,载脂蛋白是脂蛋白颗粒表面的功能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颗粒的主要载脂蛋白是Apo B,而HDL颗粒的主要载脂蛋白是Apo A1。
载脂蛋白A1(Apo A1)
Apo A1是“好胆固醇”(HDL-C)的特征性蛋白。它就像一辆“清洁车”的发动机,帮助 HDL颗粒清理血管壁上的胆固醇。正常情况下,Apo A1水平在1.2~1.6 g/L之间。如果Apo A1水平偏低,可能意味着血管清洁能力不足,导致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升高。
载脂蛋白B(Apo B)
Apo B是“坏胆固醇”(LDL-C)的特征性蛋白,一个LDL颗粒携带一分子Apo B,因此Apo B代表着LDL颗粒的数量。LDL就像一辆“垃圾车”,当车辆过多时,就容易在中途把垃圾—“胆固醇”漏到血管壁上。正常情况下,Apo B水平在0.8~1.1 g/L之间。如果Apo B水平超过1.2 g/L,说明LDL颗粒数量过多、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就会增加,尤其是当同时伴有动脉内皮屏障损伤时(如合并肥胖、糖尿病等)。
6、Lp(a)[脂蛋白(a)]:Lp(a)与遗传关系密切,基本不受饮食、运动等因素影响。其升高可增加动脉粥样硬化以及血栓的风险,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血脂检测:
守护心血管健康的关键一步
血脂检测是评估心血管健康的重要手段,其作用主要体现在风险预测和治疗指导两个方面。通过检测血脂指标,可以提前发现潜在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并为个性化治疗提供依据。
1、风险预测:提前发现潜在风险
血脂指标是预测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风险的重要工具。通过血脂指标中的TC、TG、LDL-C、HDL-C、Lp(a)等指标,医生可以评估患者患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从而提前采取干预措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是我国城乡居民的首要死亡原因之一,研究表明,胆固醇的降低对降低冠心病死亡率有显著贡献。LDL-C作为“坏胆固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致病性危险因素;而HDL-C作为“好胆固醇”,其水平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呈负相关,因此,控制LDL-C水平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至关重要。
2、治疗靶目标:个性化干预
对于不同风险等级的患者,血脂检测结果有助于制定个性化的治疗目标。通过使用他汀类药物、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或PCSK-9抑制剂等,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LDL-C水平,从而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在治疗过程中,若LDL-C得到有效控制,但TG高仍存在心血管剩留风险,应引起高度重视,建议调整生活方式如戒酒、低脂饮食、管理体重等。
关注血脂指标:
心血管健康管理的关键措施
定期检测血脂对于维护心血管健康极为重要。根据中国血脂管理指南(基层版2024年)建议,对于一般人群,建议年龄小于40岁的成年人每2至5年进行一次血脂检测,检测项目包括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甘油三酯(TG);对于年龄40岁及以上的成年人,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血脂检测。
特别是对于有冠心病史、多个冠心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的人群,以及有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男性一级亲属小于55岁或女性一级亲属小于65岁患冠心病)者或家族性高脂血症患者,定期血脂检测更是不可忽视。此外,皮肤或肌腱黄色瘤及眼底增厚者也应加强血脂监测。
检测应采集静脉血样,在采血前至少两周内应维持正常的饮食习惯并保持体重稳定。同时,采血前24小时内应避免剧烈运动,并且需要禁食8至12小时,采血前应至少静坐休息5分钟。
血脂检测不仅有助于早期发现血脂异常,而且对于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定期监测,可以及时发现血脂水平的变化,从而采取相应的生活方式调整或药物治疗,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对于血脂异常患者,除了定期检测外,还应遵循医嘱,进行合理膳食、适度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等综合干预措施,必要时采用药物治疗,如他汀类药物、胆固醇吸收抑制剂、PCSK9抑制剂等,以有效控制血脂尤其是胆固醇水平,保护心血管健康,具体用药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参考文献
[1]中国血脂管理指南修订联合专家委员会.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基层版2024年)[J]. 中国全科医学, 2024, 27(20): 2429-2434.
[2]中国血脂管理指南修订联合专家委员会.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J]. 中国循环杂志, 2023, 38(3): 237-259.
[3]谢坤,李勇.高甘油三酯血症临床管理多学科专家共识[J].中国循环杂志,2023,38(06):621-633.
作者:郭远林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血管代谢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