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健康中国公益行动 >新闻详情

骨关节炎用药大揭秘:这些药物你用对了吗?

来源:CHTV百姓健康2025-08-08 14:12:31

骨关节炎是中老年人群中高发的退行性关节疾病。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其发病率呈逐年攀升趋势。该疾病导致的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而科学合理的用药则是有效控制病情进展的核心环节。


但在临床中,不少患者面对种类繁多的治疗药物,常陷入“盲目跟随广告用药”“照搬他人用药方案”等误区,不仅影响治疗效果,还可能增加不良反应风险。基于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本文将系统解析骨关节炎的常用治疗药物,助力患者走出用药认知盲区,实现规范治疗。




袁滨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骨伤科运动医学中心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

中国首批运动处方师

江苏省研究型医院运动康复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南京医学会第一届、第二届运动医疗分会委员

南京医学会骨科学专科分会第二届运医学组成员

华裔骨科学会骨科康复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骨伤科分会保膝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上肢学组青年委员

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足踝工作委员会青年委员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运动医学专业首届委员会青年委员

ISAKOS会员,APKASS会员

江苏省红十字会特聘师资,江苏省红十字救护队队员


非甾体抗炎药:

抗炎镇痛的一线用药

图片
图片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是骨关节炎治疗中应用最广泛的药物类别,兼具止痛与抗炎双重作用,临床分为口服和外用两种剂型。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从而阻断疼痛信号传递,减轻关节滑膜的炎症反应及肿胀症状。


1、适用人群

● 存在轻中度关节疼痛且肿胀症状明显的患者;

● 活动后疼痛加重、休息后可缓解的急性期患者。


2、常用药物及临床注意事项

● 口服制剂:塞来昔布、布洛芬、双氯芬酸等。

塞来昔布胃肠道安全性较高,但有心血管疾病史的患者需谨慎使用,用药前应主动告知医生既往病史;布洛芬起效迅速,适用于短期止痛治疗,长期使用可能增加胃肠道刺激,建议随餐服用以减少不良反应;

禁止两种口服NSAIDs联合使用,连续用药疗程不建议超过2周,若症状未缓解需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 外用制剂:

√ 适用于局部疼痛明显、胃肠道功能较弱或不耐受口服药物的患者;

√ 用药时需避开皮肤破损处,每日用量严格遵循说明书推荐频次,以降低全身不良反应风险。


软骨保护剂:

延缓关节退变的基础用药

图片
图片

软骨保护剂通过调节软骨代谢、促进修复再生,实现延缓骨关节炎进展的作用,适合长期规范使用以维持疗效。


1、作用机制

通过补充软骨基质成分(如氨基葡萄糖)或抑制软骨降解酶,增强软骨的抗损伤能力,促进受损软骨组织的修复与再生,从而延缓关节结构的退变进程。适用场景:

● 早期骨关节炎患者,关节软骨存在轻度损伤但尚未出现明显结构改变;

● 作为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的辅助用药,减少止痛药物的使用频率及剂量依赖;

● 关节疼痛症状缓解后,用于维持治疗以巩固疗效、降低复发风险。


2、常用药物及临床注意事项

● 氨基葡萄糖:包括盐酸氨基葡萄糖和硫酸氨基葡萄糖两种剂型,每日推荐剂量为1500mg,需连续服用2-3个月方可评估疗效。需注意,硫酸氨基葡萄糖可能提取自虾蟹壳,对海鲜过敏者应谨慎使用。

● 硫酸软骨素常与氨基葡萄糖联合应用以发挥协同保护作用。有出血倾向(如胃溃疡、血小板减少)的患者需警惕,可能增加出血风险,用药期间需密切观察有无异常出血(如牙龈出血、皮下瘀斑)。

● 玻璃酸钠:通过关节腔内注射给药,可直接润滑关节腔、改善软骨营养状态,适用于中重度骨关节炎患者。注射后24小时内避免关节剧烈活动,保持局部清洁以防感染,单次注射疗效可持续数周至数月,具体疗程需遵医嘱。


糖皮质激素:

急性炎症期的强效干预药物

图片
图片

糖皮质激素属于强效抗炎药物,可快速缓解重度关节炎症,但仅适用于 “应急” 场景,严禁长期或频繁使用。


1、作用机制

通过抑制机体免疫反应及炎症细胞浸润,迅速减轻关节滑膜的充血与水肿,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从而快速控制急性炎症症状。


2、适用情况

● 关节突发红肿热痛、积液明显的急性发作期患者;

● 口服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治疗效果不佳或存在使用禁忌(如严重胃肠道疾病)的患者。


3、常用药物及注意事项

● 临床多采用关节腔内注射给药,常用药物包括地塞米松、曲安奈德等,单次注射后症状缓解可持续1-3个月;

● 严格控制注射频次:每年注射次数不得超过3-4次,频繁使用会加速软骨损伤,加重关节退变;

● 不良反应监测:注射后可能出现短暂的疼痛加剧,通常1-2天内可自行缓解,若不适持续或加重,需及时复诊排查感染等并发症;

● 特殊人群管理:糖尿病患者用药后可能出现短期血糖升高,需加强血糖监测,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降糖方案。


其他辅助治疗药物

图片
图片

除上述三类核心药物外,临床会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联合使用以下辅助药物以优化治疗效果:


● 镇痛药:以对乙酰氨基酚为代表,其止痛作用明确但无抗炎功效,主要适用于存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使用禁忌的患者(如合并严重胃溃疡、肝肾功能不全者)。需注意,过量使用可能导致肝损伤,每日最大剂量不得超过4g,用药期间需监测肝功能。

● 中成药:通过“补肾壮骨、活血通络”的作用机制缓解症状。此类药物需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结合患者体质(如辨证为肝肾不足、瘀血阻络证等)规范使用,避免盲目用药或长期滥用。


临床用药原则与常见误区解析

图片
图片

1、核心用药原则

● 个体化选择:需综合患者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及合并疾病(如胃肠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制定方案。例如,老年患者优先选择外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或对乙酰氨基酚,以降低全身不良反应风险;

● 阶梯治疗:轻度疼痛以“外用药物+软骨保护剂”为初始方案,疗效不佳时再考虑口服 NSAIDs;急性加重期可短期联合糖皮质激素控制症状,症状缓解后及时调整为维持治疗;

● 规范疗程管理:止痛药物(如NSAIDs)避免长期连续使用,以防不良反应累积;软骨保护剂需坚持足够疗程(通常3-6个月),才能充分发挥延缓退变的作用。


2、常见纠正

● “按需用药”的认知偏差:软骨保护剂需长期规律使用以维持软骨代谢平衡,随意停药可能导致软骨损伤持续进展,影响治疗效果;

● 过度依赖止痛药物:长期服用NSAIDs可能掩盖病情恶化信号,同时增加胃肠道溃疡、心血管事件风险。治疗中需结合体重控制、低负重运动等生活方式调整,减少药物依赖;

● 对“根治”的盲目期待:骨关节炎作为退行性疾病,目前尚无彻底治愈的方法。任何声称“可根治”的药物或疗法均缺乏科学依据,患者需警惕虚假宣传,避免延误规范治疗。


图片

总结


骨关节炎的治疗需建立在“药物干预+生活方式调整”的双重基础上,二者缺一不可。药物选择需严格遵循个体化原则,结合患者病情轻重、合并疾病及身体耐受度,在疗效与安全性之间寻求平衡——例如,急性期以抗炎镇痛快速控制症状,缓解期以软骨保护剂延缓退变,同时通过规范疗程管理降低不良反应风险。


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专属治疗方案,定期复诊评估病情变化,及时调整用药策略。同时,需认识到骨关节炎作为退行性疾病,目前尚无根治手段,治疗的核心目标是缓解症状、保护关节功能。日常生活中配合体重控制、低负重运动等健康管理,才能更有效地延缓病情进展,提升生活质量。


总之,正确用药的前提是科学认识药物特性,更要结合自身健康状况理性看待治疗,避免陷入盲目用药误区,这才是骨关节炎长期管理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杨立群,周继和,马江,等.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联合非甾体抗炎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与安全性系统评价[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23,23(06):731-736.DOI:10.14009/j.issn.1672-2124.2023.06.020.

2、李明,周富根,曹武,等.氨基葡萄糖联合塞来昔布口服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系统评价[J].中医正骨,2019,31(07):34-36+43.

3、中国骨关节炎诊疗指南专家组,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疼痛病学分会,黄东,等. 中国骨关节炎诊疗指南(2024版)[J]. 中华疼痛学杂志,2024,20(3):323-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