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健康中国公益行动 >新闻详情

广大医务工作者该如何合法、合规地做好健康科普工作?CHTV星光学院推出首届科普医生训练营和系列培训课程

来源:CHTV百姓健康2025-07-12 20:37:26

近期,部分“网红医生”假借科普名义违规导诊、直播带货、高价开药,甚至通过虚构病例敛财,严重损害医疗公信力。在此背景下,广大医务工作者如何合法、合规地开展健康科普?为此,由CHTV星光学院主办的首届“全国科普医生训练营”将于8月1日至3日在北京启动,以“星光计划”赋能医生成为科学传播的中坚力量。

国家重拳整治乱象,划定健康科普红线


健康科普本是惠及全民的公益事业,却因少数从业者的违规操作蒙上阴影。央视财经曾曝光典型案例:患者被“网红医生”线上引流至线下诊所,简单问诊后即开出数千元中药;更有甚者编造“泡澡后脑血管爆裂”等虚假急救故事博取流量,最终遭平台封禁。

乱象背后是商业化对科学性的侵蚀。业内人士透露,部分MCN机构雇佣非医学背景人员撰写脚本,导致内容错误频发,甚至出现“同一脚本不同账号重复发布”的抄袭现象。更值得警惕的是,药企代表可能直接干预公立医院账号的科普方向,而私立医院账号则多以“导诊”为终极目标。

对此,国家监管层层加码:2022年:国家卫健委等九部门明令禁止医务人员“利用职务直播带货”;2023年:将“变相广告行为”纳入大型医院巡查重点;2024年:14部委联合打击“假科普真带货”、伪造在职人员营销等行为;地方响应:上海、黑龙江、四川等地密集出台“负面清单”,严禁夸大疗效、擅自开设自媒体账号、合作不良MCN机构等9类行为,为科普划出清晰禁区。


医务工作者:不可替代的科普主力军


尽管乱象存在,医务工作者作为健康科普核心力量的地位从未动摇。政策层面持续释放支持信号:《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明确推动“互联网+精准健康科普”;2021年起,科普作品纳入医务人员职称评审业绩成果;2024年《全民健康素养提升三年行动方案》要求聚焦重点人群(老幼孕产、职业群体)和核心主题(心理健康、科学运动、传染病防控等),创作权威易懂的内容。

然而现实挑战严峻。数据显示,90%的县域医院未设专职健康传播岗位,科普工作多由行政人员或临床医生兼职承担;县级医院原创内容比例不足10%,同质化率超60%,且35%的转载内容存在科学错误。此外,医务人员普遍缺乏新媒体技能培训,导致账号运营乏力。

“医生科普是‘必选项’而非‘可选项’。”一位知名医学专家坦言。许多医生开通账号旨在高效管理患者、解答共性疑问,而非追求流量。这种以专业为本位的初心,正是健康科普可持续发展的根基。


星光计划:锻造专业化科普生力军


破解人才与能力短板,CHTV星光学院推出首届“全国科普医生训练营”,依托国家级平台资源,为医务工作者提供系统化赋能:

1. 权威导师阵容

集结健康传播领域顶尖专家:包括刘志明(健康传播指数研究院首席专家)高巍(CHTV新媒体传播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等20多人。

2. 靶向课程设计

课程直击痛点,涵盖两大模块:理论深化:健康传播概论、科普内容科学性与公益性平衡、用户思维打造爆款视频;实战演练:舆情处置、品牌策划、演讲表达、大型活动筹备等6大核心能力。

3. 标准化赋能体系

训练营延续CHTV新媒体传播委员会的严谨基因。该委员会曾制定健康科普评价标准(科学性/准确性/可读性/创新性),其成员占据抖音TOP100科普医生的半数以上。此次培训将进一步推广标准化流程,助力医生规避违规风险,产出优质内容。

“我们既要守住红线,更要激发活力。”健康传播指数研究院专家指出。随着各地负面清单落地,科普生态正从“比流量”转向“比专业”。训练营的推出恰逢其时,为医生提供合规创作的方法论支持。

健康传播已进入智能化2.0阶段:AI助力“一人一策”精准干预,VR技术打造沉浸式教育场景。但技术跃迁之下,人的专业性仍是核心——医务工作者作为科学守门人,其知识权威与职业伦理不可替代。

首届训练营只是一个起点。未来,星光学院将持续开展系列培训,构建“政策规范-平台赋能-人才培育”三位一体的健康科普新生态。当医生摆脱流量焦虑,当科普回归科学本源,“健康中国”的全民愿景方能照进现实。

培训信息时间:

2025年8月1日-3日


地点: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姓健康频道(CHTV)二号演播厅


主题:

专业化·精准化·平台化——迈向高质量健康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