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手机竟能防痴呆?Nature子刊:适度刷手机竟让老人认知障碍风险降 58%,但要适度!
来源:CHTV百姓健康2025-05-09 18:50:33

近日,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和贝勒大学的研究人员在Nature子刊Nature Human Behaviour上发表了题为A meta-analysis of technology use and cognitive aging的研究论文。这项荟萃分析的研究结果或许给了我们一个意想不到的答案。
01
▼
数据说话:患轻度认知障碍风险降低58%
为了破解这一谜团,研究团队对Medline、PsycInfo、CINAHL等在内的主流权威数据库展开了全面检索,并且只纳入那些以50岁以上人群为研究对象的观察性或队列研究。最终纳入57 篇论文用于Meta分析,涉及411,430名成年人,平均基线年龄68.7岁,女性占比53.5%。这些研究平均随访时间达6.2年。
数据显示,那些经常使用电脑、手机和互联网的人,患轻度认知障碍的风险比不常用的人低了整整58%。即便真的开始走下坡路,速度也慢了不少——比起不怎么上述用数字技术的人,认知退化的速度平均慢了26%。
研究团队还更进一步地比较了不同类型的数字技术的“护脑能力”。结果发现:相较于不常用的人,常用电脑、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群体的认知退化风险分别下降46%、49%和58%。如果这三样一起用上,认知退化风险下降幅度竟达到了惊人的75%。这就好比在游戏中叠满了三个增益buff一样,“战斗能力”提升显著。
值得一提的是,在控制了教育水平、年龄、性别、社会经济地位、健康状况等干扰因素后,数字技术对认知的保护效应依然显著。
图源:Benge JF, et al. Nature Human Behaviour. 2025.
那么,刷手机、用电脑等为什么能预防痴呆呢?研究团队认为,它们可能从三个方面发挥护脑作用。
其一,当我们用手机给银行转账时,要输密码、核对验证码、看防诈骗提醒,还要在不同界面之间切换。这些看似简单的操作,其实需要调动记忆力、注意力、判断力,还要快速处理信息。和拼图、下棋这类重复练习型的活动相比,这种不断变化的信息环境,更能帮助大脑建立新的神经连接。
此外,像视频通话、微信聊天这些功能,能明显减轻老年人的孤独感,还能间接为认知健康“保驾护航”。研究表明,经常通过各类数字平台和亲友保持联系的老人,不仅心情更舒畅、情绪更稳定,在认知能力测试中的表现也往往更好。这是因为社交本身就需要大脑“动起来”——理解对方的话、及时回应信息、处理交流中的情绪,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认知活动。而数字技术让相隔千里的亲人朋友随时“面对面”聊天成为常态,把“远在天边”变成了“近在眼前”。

图源:CM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