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健康中国公益行动 >新闻详情

玩手机竟能防痴呆?Nature子刊:适度刷手机竟让老人认知障碍风险降 58%,但要适度!

来源:CHTV百姓健康2025-05-09 18:50:33




自1991年蒂姆·伯纳斯-李发明了万维网(WWW),并开发了第一个网页浏览器,至今已过去了34年,第一批“数字原住民”中很多人已迈入老年认知障碍的高发的年龄段。


而当拇指频繁滑动手机、用搜索替代记忆成为大脑最频繁的运动,它们究竟是在构筑认知保护盾,还是打磨痴呆催化剂?


这个充满时代感的疑问,或许也是当代年轻人所关心的。毕竟,当“低头族”变成“银发低头族”,我们既担心短视频刷多了会不会让记忆力变差,又好奇视频通话、在线学习这些数字工具,能不能像给大脑做“保健操”一样,延缓记忆力减退、反应变慢等衰老迹象。



图源:CMT


近日,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和贝勒大学的研究人员在Nature子刊Nature Human Behaviour上发表了题为A meta-analysis of technology use and cognitive aging的研究论文。这项荟萃分析的研究结果或许给了我们一个意想不到的答案。


01

数据说话:患轻度认知障碍风险降低58%


为了破解这一谜团,研究团队对Medline、PsycInfo、CINAHL等在内的主流权威数据库展开了全面检索,并且只纳入那些以50岁以上人群为研究对象的观察性或队列研究。最终纳入57 篇论文用于Meta分析,涉及411,430名成年人,平均基线年龄68.7岁,女性占比53.5%。这些研究平均随访时间达6.2年。


数据显示,那些经常使用电脑、手机和互联网的人,患轻度认知障碍的风险比不常用的人低了整整58%即便真的开始走下坡路,速度也慢了不少——比起不怎么上述用数字技术的人,认知退化的速度平均慢了26%。


研究团队还更进一步地比较了不同类型的数字技术的“护脑能力”。结果发现:相较于不常用的人,常用电脑、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群体的认知退化风险分别下降46%、49%和58%。如果这三样一起用上,认知退化风险下降幅度竟达到了惊人的75%。这就好比在游戏中叠满了三个增益buff一样,“战斗能力”提升显著。


值得一提的是,在控制了教育水平、年龄、性别、社会经济地位、健康状况等干扰因素后,数字技术对认知的保护效应依然显著。


图源:Benge JF, et al. Nature Human Behaviour. 2025.



02
如何成为守护认知衰退的“智能护栏”?


那么,刷手机、用电脑等为什么能预防痴呆呢?研究团队认为,它们可能从三个方面发挥护脑作用。


其一,当我们用手机给银行转账时,要输密码、核对验证码、看防诈骗提醒,还要在不同界面之间切换。这些看似简单的操作,其实需要调动记忆力、注意力、判断力,还要快速处理信息。和拼图、下棋这类重复练习型的活动相比,这种不断变化的信息环境,更能帮助大脑建立新的神经连接。


此外,像视频通话、微信聊天这些功能,能明显减轻老年人的孤独感,还能间接为认知健康“保驾护航”。研究表明,经常通过各类数字平台和亲友保持联系的老人,不仅心情更舒畅、情绪更稳定,在认知能力测试中的表现也往往更好。这是因为社交本身就需要大脑“动起来”——理解对方的话、及时回应信息、处理交流中的情绪,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认知活动。而数字技术让相隔千里的亲人朋友随时“面对面”聊天成为常态,把“远在天边”变成了“近在眼前”。



图源:CMT


而且,即使是出现轻度记忆衰退的人群,通过使用手机设置闹钟、开启导航、管理每日计划等功能,依然能够独立完成日常事务。这些如同“数字脚手架”般的工具,为逐渐衰退的记忆力提供了支撑,科学研究证实,它们能有效帮助相关人群延缓认知功能的退化速度,让记忆衰退对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

不过,该研究特别发现,适度使用(每天1-2小时)数字技术的效果最佳,过度沉迷可能适得其反。

同时,研究团队给出具体建议:优先选择需要主动操作的电子设备(比如手机、平板比电视更合适),将线上社交与线下互动、实体益智活动结合起来;针对 70 岁以上老年人,建议重点掌握视频通话、健康监测等实用功能。


03
未来展望:莫让“良药”变“毒药”

使用数字设备并非降低患痴呆风险的“万能药”,我们需警惕过度使用让“良药”变成“毒药”。

长时间紧盯电子屏幕,易引发视力问题。有研究显示,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的人群中,干眼症患病率为49.5%(95% CI 47.5%-50.6%)。其中,每天屏幕使用超过 5 小时的人群中,干眼症发病率比少用者高 37%-50%。

不仅如此,颈椎也可能深受其害。脊柱外科研究表明,低头看手机时,颈椎承受的重量可达正常直立状态的3-5倍,欧洲脊柱协会曾发出提醒:每天低头超2小时,5 年内出现颈椎生理曲度变直的概率比少用者高60%.

睡眠质量同样受影响。有研究发现,电子屏幕发出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分泌,每天睡前用手机超1小时者,入睡时间延长23分钟,睡眠效率下降12%,深度睡眠占比减少。

可见,数字设备是把 "双刃剑",合理使用才是关键。虽然使用智能手机等数字设备能降低患痴呆风险,但我们也不能忽视过度使用的危害。

参考文献:
[1]BENGE JF, SCULLIN MK. A meta-analysis of technology use and cognitive aging. [J].Nature Human Behaviour. 2025.
[2]MEYERSON, W. U., FINEBERG, S. K., ANDRADE, F. C.,et al.The association between evening social media use and delayed sleep may be causal: Suggestive evidence from 120 million Reddit timestamps.[J] Sleep Medicine.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