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健康中国公益行动 >新闻详情

风湿患者结核病新版指南来了;养老机器人将逐步变成现实 | CMT热点速递

来源:CHTV百姓健康2025-03-24 19:18:55


01

去年我国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

国家医保局最新发布的《2024年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快报》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约13.26亿人,按应参人数测算,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统计快报显示,2024年,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含生育保险)总收入、总支出分别为34809.95亿元、29675.92亿元。同时,2024年全国医保系统共追回医保基金275亿元。(来源:国家医保局)



02
风湿患者结核病新版指南来了

中国风湿免疫病人群结核病防控协作组联合多学会发布《风湿免疫病患者结核病诊治及预防临床实践指南(2025版)》,基于循证医学证据与临床需求,系统回答风湿免疫病患者结核病诊疗的问题。(来源:人民网)


03
首批三明医改示范市“541”薪酬分配制落地

近日,安阳市结合全市公立医院实际,出台公立医院薪酬分配指导意见,根据“突出公益导向,坚持按劳分配,注重统筹兼顾,合理动态调整”的原则,建立适应全市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公立医院薪酬制度,逐步实现公立医院收入分配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保障医务人员合理薪酬待遇,为健康安阳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此外,指导意见明确,原则上医(含医技)、护(含药)、管薪酬总额占比为 5:4:1。(来源:医药卫生报)


图源:《医药卫生报》截图


04
我国掌握1.8万多种中药资源种类和分布信息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3月21日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国家中医药局副局长陆建伟在会上答记者问表示,中药资源是中医药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国家对中药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非常重视。国家中医药局组织完成了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基本摸清了家底,掌握了1.8万多种中药资源种类和分布信息,国家给予很大支持。(来源:中国新闻网)


05
养老机器人向我们走来

2025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张云泉建议将发展养老机器人纳入新的战略规划,重点推动社区和家庭养老机器人发展行动计划;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庆峰指出,养老机器人的日常使用可能在未来3到5年内逐步变成现实。(来源:人民日报)


06
这地可将个人账户资金转至近亲属账户

广西医保钱包已正式上线,这一创新举措标志着广西医保服务迈入数字化新阶段,将为参保人员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医保资金管理方式。广西医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医保钱包是医保部门为参保人开通的资金账户,与个人医保码相关联,参保人可通过医保钱包转账功能,将医保个人账户资金转账至近亲属的医保钱包,用于就医购药结算。此外,医保钱包的转账不受险种限制,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之间可以自由互转。(来源:广西药监局)



07
广东中小学生肥胖检出率呈上升趋势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林立丰23日表示,2023年,全省成人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发现广东省成人超重肥胖率为49.4%(超重率为33.2%,肥胖率为16.2%),略低于全国水平50.7%(超重率34.3%,肥胖率16.4%);中小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约2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属于全国儿童青少年肥胖低流行水平地区。(来源:中国新闻网)


08
东北首条医疗低空运输通道贯通

3月21日,东北地区首条医疗低空运输通道正式贯通,标志着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集团)利用无人机完成首次紧急医疗物资配送飞行,该中心一箱患者采样标本搭乘六旋翼医疗专用无人机,依靠北斗导航不到10分钟便将物资安全送达几公里外的白山路分部,不仅扩大了运输覆盖范围,还在城市复杂空域环境下展现了技术方案的稳定性,通过低空运输通道可实现多院区快速传输,节约人力资源成本,为患者争取黄金救治时间,未来将继续探索“低空+医疗”创新应用,推动智慧医疗与低空经济深度融合,助力辽宁乃至全国医疗高质量发展。(来源:科技日报)


09
瓣膜性心脏病临床特征及治疗区域差异明显

阜外医院吴永健、许海燕等发表的China-VHD研究最新分析结果显示,中国不同地区瓣膜性心脏病患者临床特征及治疗差异明显。从发病类型来看,多瓣膜病最为常见(32.74%),在华东地区更为高发;其次是单纯二尖瓣反流(24.65%),多见于华北地区。中国不同地区瓣膜性心脏病的病因差异显著。华南地区风湿性瓣膜病占比(28.42%)相对较高,与当地潮湿气候易引发风湿病有关;华东地区因经济发达、人口老龄化,功能性和退行性瓣膜病更为常见。研究者表示,该研究为我国瓣膜性心脏病的防治提供了重要依据。明确心脏瓣膜病分布的地域差异,制定疾病筛查、医疗资源分配和瓣膜介入治疗策略,将有助于更有效地减轻中国瓣膜性心脏病负担。(来源:Chin Med J



10
Science:1岁婴儿已形成记忆,但被大脑“上锁”

近日,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Science 发表的一项研究,通过对婴儿大脑的功能性磁共振扫描发现,一岁大的婴儿就可以形成记忆,这表明婴儿期遗忘很可能是由于回忆记忆的困难造成的,而不是因为没有形成记忆,这也提示我们,婴儿期的这些记忆在成年后很可能仍存在于大脑中,只是我们无法提取。该研究以:Hippocampal encoding of memories in human infants 为题,于 2025 年 3 月 20 日发表于 Science 期刊,研究团队来自耶鲁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等机构。(来源:Science